地質史-中國是世界中心?
梁光河
中國科學院礦產(chǎn)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中國是20余國中心
中國有世界上獨一無二極為獨特的大地構造演化歷史,她由多個大陸板塊拼合而成,但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生代(6500萬年)以來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裂解;主因是印度板塊向北強烈擠壓作用于歐亞板塊,在中國及鄰區(qū)形成了巨型的構造帶;伴隨著這種擠壓,受阻于剛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臺而形成擠出構造,這種擠出向東西兩個方向進行(圖1);隨之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大陸板塊的水平漂移。圖1表明中國大陸是20多個國家的中心,也就是說這20多個國家是從中國大陸分離漂移出去到達當前位置的。
圖1中國是20多個國家的中心(據(jù)亞洲構造略圖修編)
2、朝鮮日本等發(fā)源于中國東部
地形地貌、地質、地球物理、古生物等諸多方面的證據(jù)說明海日本和朝鮮半島原拼貼于中國東部大陸邊緣(圖2),新生代開始,由于印度板塊北漂、北美板塊擠壓作用于歐亞板塊東北部,加上大西洋裂解使得歐亞板塊整體東移,造成了中國大陸東部的裂解。該構造運動使得朝鮮半島從中國華北裂解漂移到達當前位置,同步形成了渤海灣和黃海;同時使得日本三個主體島(本洲島、四國島、九洲島)從中國華南大陸東緣裂解并發(fā)生漂移,同步形成了東海和琉球群島。事實上,俄羅斯的堪察加也是從中國東北部分裂漂移出去的,同步形成了千島群島島弧帶。
圖2 中國東部大陸邊緣地塊復原圖(新生代初)
3、東南亞諸國發(fā)源于中國云南
新生代之前,印支地塊、婆羅洲地塊、菲律賓地塊等本位于中國揚子板塊和印度板塊之間。印度板塊和揚子板塊6500萬年以前開始發(fā)生軟碰撞,地殼流被同步擠出,驅動印支地塊及前面的婆羅洲地塊、菲律賓等地塊向東南漂移。菲律賓地塊在大約2400萬年-1600萬年受到南來的澳大利亞板塊向北漂移,發(fā)生碰撞,轉而向北漂移(圖3)。也就是說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都是從中國云南東南部被擠壓漂移到達當前位置的。
圖3中國東南部擠出構造走向圖(據(jù)美國NOAA修編)
4、“一帶一路”多國發(fā)源于中國西部
印度板塊強烈的擠壓作用,使得位于印度剛性板塊和西伯利亞剛性板塊之間的塊體都遭受強烈塑性變形,并被擠出。伴隨著較為剛性的塔里木地塊和柴達木地塊及準格爾地塊的向西擠出,也將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向西擠出。
由于非洲和阿拉伯兩大剛性板塊的向北漂移,同時北部受到歐洲西部相對剛性板塊的阻擋,東部受到印度板塊擠出構造的影響,產(chǎn)生的深部地殼流被限制在類似兩堵剛性墻之內,發(fā)生了地殼流整體向西流動,使得淺部地塊隨之發(fā)生漂移,這個帶就是著名的特提斯構造帶(圖4),主體是著名的伊朗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現(xiàn)代GPS測量表明這個漂移方向是正確的。這個構造帶也是一帶一路的主體,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希臘等等國家。
圖4中國西部擠出構造走向圖(據(jù)美國NOAA修編)
5、為什么中國叫中國?-古人的直覺
為什么中國叫“中國”?有人說:“因華夏文明形成于中原腹地,故名中國”。也有人說:“先祖有天圓地方之說,以為華夏處在大地中央,因而得名”。但史料記載“中國”一詞,最早見于陜西雞賈村出土之三千年前的“何尊”銘文。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很早冥冥之中已經(jīng)意識到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是中央之國。
中國一詞被頻繁使用,是在周后。在中國史上,由于各朝有自己國號,一直沒有用中國一詞來代表國家或政府之命名。直到近代辛亥革命成功,以中華民國立名,才廣泛簡稱為之中國。
事實上,地質構造演化歷史說明,中國的確是多個國家的中心,是中央之國,也是世界的中心。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必將在更多領域成為世界的中心。
原刊于貴州地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