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地質(zhì)人見多識廣,那么這些地質(zhì)界之最你知道多少?
世界最長的山脈
◆◆◆
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山脈(Andes)聳立在南美洲西岸,它是全世界陸地上最長的山脈,長約8,900公里(另一說法為7,500公里)。
這個長度是什么概念呢?擁有世界最高峰的喜馬拉雅山脈,長度也不及它的三分之一。
安第斯山脈最寬處達700余公里,平均高度為3600米,擁有許多海拔超過6000米的山峰。
它形成于侏羅紀(jì)時代,從白堊紀(jì)時期起,安地斯山脈開始維持目前的活動形式。景象壯觀,有許多山峰海拔超過6,000公尺,山頂終年積雪。位于阿根庭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是安地斯山脈最高峰,海拔6,962米,同時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脈還包括40多座活火山。
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巖石
◆◆◆
艾爾斯巨石
艾爾斯巨石位于澳大利亞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內(nèi)。它的底面呈橢圓形,形狀有些像兩端略圓的長面包。長3.6千米,寬約2千米,髙348米,基圍周長約8.8千米。巖石成分為礫石,含鐵量高,其表面因被氧化而發(fā)紅,整體呈紅色,因此又被稱做紅石。
關(guān)于它的成因,主要有兩種看法。
一種認為它是地殼運動的產(chǎn)物,神奇的地殼運動將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經(jīng)過億萬年來的風(fēng)化作用,周圍的砂巖都風(fēng)化瓦解了,只有這塊巨石憑著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風(fēng)剝雨蝕,且整體沒有裂縫和斷隙。
另一種看法認為它是一塊小行星隕落地球后形成的。
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咸水湖
◆◆◆
納木錯湖
納木錯湖,又稱騰格里海、騰格里湖,是在中國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西藏拉薩市以北當(dāng)雄、班戈兩縣之間。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為藏語,而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納木錯是第三紀(jì)末和第四紀(jì)初,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發(fā)育受地質(zhì)構(gòu)造控制,是經(jīng)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成,為斷陷構(gòu)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跡。后因西藏高原氣候逐漸干燥,納木錯面積大為縮減,現(xiàn)存的古湖巖線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現(xiàn)在的湖面約80余米。
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脈
◆◆◆
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系,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綿亙于中國和印度、不丹、尼泊爾、錫金之間。西起帕米爾,東到雅魯藏布江的大拐彎處,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為世界上任何山系所不及。它擁有8000米以上高峰14座,7000米以上高峰40多座。其中,位于我國與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早在20億年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qū)是一片汪洋大海。到早第三紀(jì)末期,地殼發(fā)生了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在地質(zhì)上稱為“喜馬拉雅運動”,使這一地區(qū)逐漸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是從阿爾卑斯山脈到東南亞山脈這一連串歐亞大陸山脈的組成部分,所有這些山脈都是在過去6500萬年間由于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同時還處于板塊邊界碰撞型地震構(gòu)造帶上。
世界上最高的海蝕崖
◆◆◆
莫洛凱島
莫洛凱島(Molokai)是美國夏威夷州管轄的一個火山島。島上最高處是標(biāo)高1,512米的Kamakou山。莫洛凱島是夏威夷群島中面積第五大的島嶼,俗稱“友善之島”(The Friendly Isle)。面積670平方千米。島上有人口約7,000人。與毛伊島、瓦胡島、拉奈島相鄰。
世界上最大的熔巖高原
◆◆◆
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位于印度中部和南部,包括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卡納塔克邦和泰米爾納德邦的一部分,是有名的熔巖高原。海拔平均為500-600米,地質(zhì)主要是白堊紀(jì)的玄武巖。德干高原東邊以東高止山脈相連,西邊與西高止山脈相接。
世界上溫度最高的泉
◆◆◆
阿拉斯加“萬煙谷”
美國阿拉斯加的“萬煙谷”是世界上聞名的地?zé)峒械,?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有數(shù)萬個天然蒸汽和熱水的噴孔,噴出的熱水和蒸汽最低溫度為97℃,高溫蒸汽達645℃,每秒噴出2300萬公升的熱水和蒸汽,每年從地球內(nèi)部帶往地面的熱能相當(dāng)于600萬噸標(biāo)準(zhǔn)煤。
1960年代美國把滿目荒涼、百孔千瘡、怪石崢嶸的萬煙谷作為假想的月球上的土地,訓(xùn)練太空人。
世界上最大的水晶洞穴
◆◆◆
奈卡水晶洞
奈卡水晶洞(西班牙語:Cueva de los Cristales)位于墨西哥奇瓦瓦沙漠奈卡山脈一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晶洞穴”。首次發(fā)現(xiàn)于2000年,起源是由于兩名礦工在挖掘一條地下300米深的隧道時,因為采礦公司抽水讓他們意外發(fā)現(xiàn)的。洞穴內(nèi)晶體為石膏而非水晶。
奈卡水晶洞約27米長,9米寬,深達1000英尺,且蜿蜒在地下長達0.5英里。水晶給人的感覺是冷冰冰的,但是與此相反,洞里卻悶熱潮濕,溫度終年保持在58℃左右,濕度更是100%,在這悶熱潮濕的環(huán)境中,人類在里面活動超過10分鐘會有生命危險,需要穿有高科技冷卻功能的防護衣,才能進入洞穴里。
世界上最大的巖漿湖
◆◆◆
夏威夷島“哈里莫莫”
太平洋的夏威夷島上,有一座海拔1247米的基拉韋厄火山,它頂部的噴火口是一個橢圓形洼地,最大直徑為4024米,深130多米,在洼地的西南角,有一個直徑為1公里的卵形深坑,稱“哈里莫莫”。
“基拉韋厄”在夏威夷語里的意思是“涌出”或“冒出”,形容這個火山經(jīng)常涌出巖漿;f厄火山目前是世界上最活躍的火山,頂部的噴火口是一個橢圓形洼地,最大直徑為4024米,深130多米,在洼地的西南角,有一個直徑為1公里的卵形深坑,稱“哈里莫莫”,在湖的邊緣部分,常常產(chǎn)生暗紅色的結(jié)皮,它們堆積起來就像一捆捆的繩子。湖面上還不時出現(xiàn)幾米高的巖漿噴泉,噴濺著五彩繽紛的火花。
世界最大的充水溶洞
◆◆◆
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是數(shù)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市東部山區(qū)太子河畔。山勢中低,相對高度僅200—300米,洞內(nèi)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華、石幔均發(fā)育良好,被譽為“北國一寶”、“天下奇觀”、“亞洲一流”、“世界罕見”。
遠在5億7千萬年時期,本溪水洞地區(qū)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這時期氣候溫暖,大量的筍石類,腕足類,腹足類和梯蟲類動物繁殖衍生,各家族群體都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進行自身的更新?lián)Q代,它們的軀殼由于水動力的淘洗和磨濁下沉,便沉積了不同類型的生物碳酸鹽和化碳酸鹽。本溪水洞的石灰?guī)r就是在這個時期的奧陶系下統(tǒng)亮山組和中統(tǒng)馬家溝組時,經(jīng)過巖化作用發(fā)育而成。
后來由于地殼運動,海水退去,這里便緩慢地臺升為陸地。石灰?guī)r在地質(zhì)運動中受到外力作用不斷地對石灰?guī)r進行溶蝕,日積月累,經(jīng)過億萬年時間,便逐漸發(fā)育成今天的水洞。這種溶蝕作用,至今仍在繼續(xù)進行。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
◆◆◆
吐魯番盆地
“吐魯番”在維吾爾語中是“低地”的意思。吐魯番盆地是世界上最低的盆地,也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吐魯番盆地屬荒漠地形,呈環(huán)狀結(jié)構(gòu),盆地中部極度下陷,地勢極其低洼,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在地質(zhì)上屬于典型的地塹盆地。
世界上最高的石筍
◆◆◆
鼎湖峰
鼎湖峰,位于浙江縉云縣仙都風(fēng)景區(qū)內(nèi),三面臨水,形似破土而出的竹筍,全由石組成,故又名石筍。高160余米,海拔 375米,鼎湖峰被稱為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是世界上最高的石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獨崔嵬。有時風(fēng)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個天下奇觀。
縉云擁有各類地質(zhì)遺跡和地質(zhì)景觀76處,以火山巖地貌、丹霞地貌和花崗巖地貌為特色,具有特殊的科學(xué)價值和極高的美學(xué)觀賞價值,是不可多得的地質(zhì)自然遺產(chǎn)。
在地質(zhì)成因上,鼎湖峰是由于斷裂或節(jié)理切割巖層,并經(jīng)流水侵蝕、風(fēng)化剝蝕作用形成的柱狀山峰,它也是縉云火山巖地貌的精華所在,有“天下第一筍”“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指”的美譽。
世界上最高的海島火山
◆◆◆
冒納羅亞火山
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夏烕夷島上的莫納羅亞火山(北緯19°30’、西經(jīng)155°35′)海拔416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海島活火山。
火山噴溢出的基性熔巖,在地表上堆積成大面積的盾狀髙地,以小于10°的緩坡向四面八方展開,火山學(xué)上以它為代表稱為夏威夷型盾狀火山。大噴火口直徑達5公里,1881年、1950年曾大噴發(fā)。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世界上最小的火山
◆◆◆
笠山
世界最小的火山是日本的笠山(かさやま),笠山是位于日本山口縣萩市的一座標(biāo)高112米的火山。屬于阿武火山群,是世界最小的火山。
世界上最長的斷崖
◆◆◆
納拉伯平原
納拉伯平原為一干燥剝蝕的平原,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氣候干燥,沿大澳大利亞灣延伸2000多千米,沿岸垂直高差達1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斷崖。“納拉伯”在當(dāng)?shù)卣Z言中是“沒有樹”的意思,平原上只有矮小的灌木。
納拉伯平原位于澳大利亞西南部,屬于石灰?guī)r平原。這里氣候干燥,植物貧乏,濱海地點分布有眾多的石灰?guī)r洞穴。斷崖下方的大洋中,時常有鯊魚出沒。
世界最大的石林
◆◆◆
石林大馨吉
位于馬達加斯加的西部,屹立著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石林大馨吉。
該石林為黥基.德.貝瑪拉哈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的喀斯特地貌和石灰?guī)r丘陵,在長年累月受到雨水侵蝕后,頂部呈現(xiàn)出鋒利的尖刀狀。
即使大馨吉對于人類也是一個很難生存的惡劣環(huán)境,但是這里照樣還是棲息了不少動物,例如狐猴,它們就能夠靈活在鋒利的巖石之間隨意跳躍。
世界最大的平原
◆◆◆
亞馬遜平原
南美洲亞馬遜河下游的亞馬遜平原,其實是亞馬遜河的一個沖積平原,因此地勢都比較平躺,海拔也很低幾乎都是200米以內(nèi)。究其根源,亞馬遜平原的前身還是屬于一個被海水淹沒的凹地。亞馬遜水系的河流把巴西高原以及圭亞那高原的大量泥沙堆積到這里,最后凹地終于是被填平了,因此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也開始誕生。
世界積水最深的高山湖泊
◆◆◆
長白山天池
論世界海拔最高、積水最佳的高山湖泊,莫過于中國的長白山天池,其實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的火山,冬凍冰面皓白,被16座山峰環(huán)繞;火山口積水成湖,夏融池水湛藍。只有在觀日峰與天豁峰之間的狹道由池水流出,成為了著名的長白瀑布。究其根源,長白山是由1200萬年前的地質(zhì)運動形成的,原來的天池只不過是巖漿噴發(fā)的錐管,經(jīng)過頻繁的噴濺,慢慢地就擴張成了一個巨大的扇面體,后來火山休眠、涌泉溢出大量的水形成了長白山天池。
世界上最大的鉆石坑
◆◆◆
珀匹蓋隕石坑
珀匹蓋隕石坑是世界上最大的鉆石坑,而且該礦場的直徑約為35英里(約56公里),迄今已有約 3500萬年的歷史,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世界鉆石礦儲量的總和還大10倍。
珀匹蓋隕石坑,是一個隕石墜落形成的天坑。早在上世紀(jì)(20世紀(jì))70年代,前蘇聯(lián)政府便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個巨礦。然而,為避免這一"世界最大鉆石礦場"的發(fā)現(xiàn)壓垮鉆石價格從而損害本國的鉆石業(yè)利益,政府當(dāng)時將這個秘密隱瞞了下來,沒想到這一捂就是30多年。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
◆◆◆
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或稱馬里亞納群島海溝)為目前所知最深之海溝。該海溝地處北太平洋西方海床,位于11°21′N142°12′E,即近關(guān)島之馬里亞納群島東方。此海溝為兩板塊輻輳之俯沖帶,太平洋板塊于此俯沖于菲律賓板塊(或細分出的馬里亞納板塊)之下。海溝底部于海平面下之深度,遠勝珠穆朗瑪峰海平面上之高度。
世界上最大的巖洞
◆◆◆
卡爾斯巴徳巖洞群
世界上最大的巖洞是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卡爾斯巴徳巖洞群的大巖洞。它位于卡爾斯巴徳洞窟國家公園內(nèi),面積189萬平方米,整個溶洞群長達近百公里。
卡爾斯巴德巖洞曾經(jīng)是一片深邃、廣袤的海洋,那里生活著難以計數(shù)的海洋生物。2.5億年之后,海水已經(jīng)完全被蒸發(fā)干凈,那片昔日的海洋成了世界上最令人著迷的一片暗礁的墓場。在曾經(jīng)被海水淹沒的地方,如今只有鐘乳石和石筍,而在巖洞上部,則棲息著數(shù)以萬計的皺鼻蝠。由于面積十分巨大,在縱深百公里的卡爾斯巴德巖洞中,人類的足跡只進入了十分之一的深處。在婉蜓的迷宮般的地下洞穴中,其洞室與通道的總長迄今仍未查清。
世界最大的侵蝕地貌,最長的峽谷
◆◆◆
科羅拉多大峽谷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獨攬兩項世界之最,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羅拉多河經(jīng)過數(shù)百萬年以上的沖蝕而形成,色彩斑斕,峭壁險峻。大峽谷總長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米,寬度從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羅拉多高原抬升時,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層層沉積巖,由此形成了大峽谷。將近20億年來的地質(zhì)變遷史一覽無余。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恒河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寬320千米,起始點距海有500千米,面積達7萬多平方千米,分屬孟加拉國和印度。形狀呈三角形,被認為是一個“弓形”三角洲。三角洲的大部分由沖擊土構(gòu)成,向東則轉(zhuǎn)變成紅色或紅黃色的紅土。土壤中包含大量的營養(yǎng)和礦物質(zhì),非常有利于農(nóng)耕。
世界最大的濕地
◆◆◆
潘塔納爾濕地自然保護區(qū)
潘塔納爾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巴西中部地區(qū),面積達2500萬公頃。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棲息著1000多種動物,其中包括650種鳥類、230種魚類、95種哺乳動物、167種爬行動物和35種兩棲類動物,而且有不少是珍稀動物和瀕臨滅絕動物。2000年11月,它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同年,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自然遺產(chǎn)名錄。
世界最長的地下洞穴
◆◆◆
猛犸洞
美國肯塔基州的猛犸洞有255條地下通道組成,總長度超過240公里。它們共分5層,上下左右均可連通,形成一個曲折幽深,撲朔迷離的地下迷宮。在猛犸洞中有77座地下大廳,其中最高的一 座稱為“酋長殿”,它略呈橢圓形,長163米,寬87米,高38米,廳內(nèi)可容數(shù)千人。有一座“星辰大廳”很富詩意,它的頂棚有含錳的黑色氧化物形成,上面 點綴著許多雪白的石膏結(jié)晶,從下面看上去,仿佛是星光閃爍的天穹。
世界最奇妙的峽谷
◆◆◆
羚羊峽谷
峽谷經(jīng)常能夠看到野羚羊的出沒,大家便叫這個峽谷為羚羊峽谷。 羚羊峽谷分為上下兩個峽谷,上峽谷叫做“裂紋”,下峽谷名為“螺旋”。由于自然光通過不同深度的巖層縫隙而折射入洞內(nèi),所以峽谷的光線時刻都在變化著。一年四季,乃至每一天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位置均能夠看到各異的色彩。
羚羊峽谷的巖性為砂巖,千萬年來,受到暴洪流和風(fēng)力的不斷侵蝕,形成了堅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巖壁。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瀝青湖
◆◆◆
彼奇湖
彼奇湖是一個自然的瀝青湖,位于拉貝亞,在特立尼達島西南方。這個湖沒有一滴水,有的卻是天然的瀝青,因此人們稱其瀝青湖。該湖黝黑發(fā)亮,就像一個巨大精致的黑色漆器盆鑲嵌在大地上。被人們譽為“瀝青湖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大的瀝青產(chǎn)地之一。該湖面積0.4平方千米,瀝青量達1200萬噸。所出的瀝青質(zhì)量很好,有“烏金”之稱。據(jù)地質(zhì)學(xué)家說,如果按每天開采100噸瀝青計算,湖中的瀝青再開采200年,也不會開采盡。
世界最神奇的湖
◆◆◆
斑點湖
斑點位于美國華盛頓州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隨著烈日的暴曬、湖水蒸發(fā),便結(jié)晶出了各種礦物質(zhì),因此便形成了非常多的淺池和白色相變界限,遠遠看上去就像在湖泊之中布滿斑點,因此得名“斑點湖”,由于水中富含有礦物質(zhì),便會呈現(xiàn)出綠、藍等罕見的顏色。使得斑點湖看上去美輪美奐、從滿了神秘的色彩。同時在斑點湖也是世界上鎂硫酸鹽、鈣和鈉硫酸鹽等物質(zhì)含量最高的。
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峽
◆◆◆
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海峽位于南美大陸和火地島之間,全長592千米,寬窄懸殊,深淺差別也很大。最寬的地方有33千米,最狹處僅3千米左右;最深處在千米以上,最淺的地方只有20米。西段呈西北—東南走向,中段南北走向,東段又從西南折向東北,自西至東,拐了一個直角彎。中、西段的海岸也很曲折。兩岸陡壁聳立,海岬、島嶼密布。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淡水湖,地球五分之一淡水的淡水均蘊藏在貝加爾湖之中,她的淡水足夠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jì),最深處為1900余米,除此之外貝加爾湖也是世界第七大湖泊,更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以及亞洲第一大淡水湖,這些殊榮讓她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單之中。
最大鹽礦博物館
◆◆◆
圖爾達鹽谷區(qū)
位在南歐羅馬尼亞國內(nèi)的第二大城市克魯日的圖爾達鹽谷區(qū),1992年開業(yè),整個圖爾達鹽礦有112米深、基地67米寬,形成一個深黝黝的錐形腔穴。鹽礦中包含許多礦井坑,西北部天花板可以看到鹽鐘乳石,鹽礦坑底下是個深及8米的地底湖,圍繞著一個湖中島。湖中島上有鹽礦井、游樂運動設(shè)施含乒乒球撞球球場等等,還有摩天輪。
世界上最小的海
◆◆◆
馬爾馬拉海
馬爾馬拉海位于亞洲小亞細亞半島和歐洲的巴爾干半島之間,是歐亞大陸之間斷層下陷而形成的內(nèi)海。它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處達1335米。原先的一些山峰露出水面變成了島嶼。島上盛產(chǎn)大理石。希臘語“馬爾馬拉”就是大理石的意思。海中最大的馬爾馬拉島,也是用大理石來命名的。
世界上最“年輕”的海
◆◆◆
紅海
世界上最年輕的海是紅海。紅海位于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形狀狹長從西北到東南長1900千米以上,最大寬度為306千米,面積為45萬平方千米。地理學(xué)家認為,在距今約4000萬年前,地球上根本沒有紅海,后來在今天非洲和阿拉伯兩個大陸隆起部分軸部的巖石基底,發(fā)生了地殼張裂,海水乘機進入,使裂縫處成為一個封閉的淺海,就形成了紅海。今天的紅海可能是一個正處于萌芽時期的海洋,紅海的面積正在不斷地擴張。
世界上最奇特的景觀
◆◆◆
血瀑布
位于南極大陸維多利亞地泰勒山谷中,河流之所以能夠呈現(xiàn)紅色,是因為水中富含著鐵的氧化物,每隔一段時間,冰川都會噴出富含鐵,清澈的液體,緊接著鐵開始迅速氧化才變成我們看到的深紅色。進而形成了世界上的一道奇景-血瀑布。
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
◆◆◆
阿蘇山
阿蘇山是位于日本九州中央的一個活火山,為一火山群之總稱,周邊地區(qū)被稱為“阿蘇地區(qū)”,此地的外輪山為世界少見可完整見到的破火山口(火山臼)地型,整個火山臼的東西約18千米寬,南北約25千米寬,有將近五萬的人口居住于此火山臼地形中。阿蘇山也是熊本縣別稱“火之國”的由來,現(xiàn)在整個火山區(qū)域已被列入阿蘇九重國立公園的范圍。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Copyright @ 2025 地一眼-地質(zhì)資源信息綜合服務(wù)平臺,“地質(zhì)勘探+互聯(lián)網(wǎng)”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地礦科技 陜ICP備1801998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