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熱的地核并不“孤獨”——它已與其它地質層混合在一起。地質科學家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地球最深處的地核物質已泄漏到地幔柱,并且部分最終會到達地球表面。
研究人員稱,這項發(fā)現(xiàn)有助于解決幾十年來一直爭議不休的一個問題:地核和地幔是否交換了任何物質?研究表明,一些地核物質確實轉移到了地幔柱底部。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過去25億年里,地核一直在泄漏。
科學家研究地核并非易事,因為它位于地下2900千米處。人類以科學探測為目的所挖過的最深坑洞是俄羅斯“科拉超深鉆孔”,深度僅達到12.3千米。因此,研究人員的最佳目標是皮爾巴拉克穩(wěn)定地塊的深地幔巖石層。
雖然我們無法挖到地核中,但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4號元素——鎢(W)會告訴我們地球內部的情況。鎢是親鐵元素,又被稱為“鐵的情侶”。地核主要是由鐵和鎳構成,因此地球內核含有大量鎢元素不足為奇。
對金屬鎢的分析發(fā)現(xiàn),鎢還會呈現(xiàn)一些同位素(原子核里中子數(shù)不同的元素),其中包括W-182(中子數(shù)為108個)、W-184(中子數(shù)為110個)。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同位素可以幫助他們揭曉地核泄漏的問題。
另一種揭曉地核泄漏的元素是鉿(Hf)。它是一種親巖元素,可以在地球富含硅酸鹽的地幔層中找到。鉿的放射性同位素Hf-182經過890萬年的半衰期,可衰變成鎢W-182,這意味著地幔應該比地核擁有更多的鎢W-182。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稱,由于玄武巖來自于地幔柱,依據(jù)海島玄武巖中W-182/W-184比率可探測到地核和地幔柱之間的化學交換。但實際上,這種差異非常小,地幔和地核中的鎢W-182成分預計僅差百萬分之200左右,全球只有不到5個實驗室可以進行此類研究分析。
巖石中的鎢含量揭曉了地核泄漏現(xiàn)象。在地球的演化進程中,地幔中W-182與W-184的比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地球上最古老巖石層W-182/W-184比率比大多數(shù)現(xiàn)代巖石都要高,這意味著地核中的鎢長時間泄漏到地幔中。
地球大約在45億年前形成,但地球上最古老地幔巖石中鎢的同位素并沒有發(fā)生任何顯著的變化。這表明從43億年前到27億年前,地核和上地幔之間幾乎沒有物質交換。
在過去25億年里,地幔層鎢同位素組成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為什么會這樣呢?研究人員稱,如果地幔柱從地核-地幔邊界升高,那么可能就像蹺蹺板一樣,含有氧氣的地表物質將進入地幔深層,對鎢元素產生影響。地球深處的氧濃度上升之后,可能會迫使地核中的鎢遷移到地幔中。□(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