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熊盛青教授等專家著作的《全國油氣盆地航磁調查成果圖集》日前公開出版。
圖集以最新編制的全國1∶100萬航磁系列圖及其推斷解釋圖件為基礎,通過對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過去幾十年的油氣航磁調查成果的系統整理、匯編和提升,從全國、大區(qū)和盆地群3個尺度展示了我國不同盆地區(qū)的磁場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積層厚度、盆地及沉積坳陷、隱伏斷裂及巖漿巖、區(qū)域構造單元劃分等,為研究不同盆地區(qū)磁場及其反映的構造特征,分析不同盆地的基底性質,確定基底的埋藏深度,評估基底穩(wěn)定性,探討不同斷裂構造規(guī)模、性質、組合關系及其在構造演化中的作用,發(fā)現并圈定不同性質隱伏巖漿巖體,探討油氣成藏相關地質背景和油氣資源調查戰(zhàn)略選區(qū)等提供了基礎資料。
該圖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作序推薦。序言中提出,《全國油氣盆地航磁調查成果圖集》是一項航空物探解決具體地質問題、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創(chuàng)新成果。全書圖文并茂,信息豐富,對于基礎地質研究和油氣資源勘探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產、學、研部門的廣大地質工作者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航空物探是重要的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我國航空物探應用于油氣勘探已有60多年的歷史,航磁測量已覆蓋了我國陸域主要含油氣盆地和鄰近海域。由于航空物探測量具有快速、經濟、高效和不受地面條件的限制等優(yōu)點,在油氣勘探的前期往往首先進行航磁測量,如松遼、塔里木、準噶爾、柴達木、四川等盆地及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北部等的油氣勘探。航空物探所獲得的大量信息,解決了許多地質問題,為油氣遠景評價和地面勘探部署、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縮小了勘探靶區(qū),取得了明顯的勘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