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中國內地首條穿海地鐵隧道——廈門地鐵2號線通車運營。這也是廈門繼1號線后開通的第2條地鐵線路,標志著廈門地鐵從單線到雙線,真正進入“換乘時代”。
廈門地鐵2號線長41.6公里,設32個地下車站,形成貫穿海滄區(qū)商務中心、廈門市行政服務中心、文體中心、呂厝商住區(qū)以及海峽兩岸金融中心的公共交通大動脈。更重要的是,地鐵2號線和已開通的1號線形成“十字”交叉的軌道交通網(wǎng)絡,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務。
2號線連接廈門本島與島外海滄。島內到海滄,地鐵2號線穿海而過,僅需3分鐘。
這段過海隧道全長2784米,區(qū)間穿越兩條斷裂帶,巖石風化劇烈,集軟土、硬巖、上軟下硬、上硬下軟、拱部砂層侵入、基巖凸起、孤石群于一體,堪稱“
地質博物館”。
“2號線的過海段,是迄今為止廈門地鐵建設進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鐵四院廈門地鐵2號線設計負責人王金龍說。為了這條海底隧道,設計施工采用了多項新技術、新工藝,有海上孤石爆破及注漿、全程超前探孔探水、高水壓破碎巖層衡盾泥輔助泥水盾構帶壓換刀、承壓水環(huán)境下巖石裂隙注漿堵水技術等。
2014年12月30日,過海隧道工程在海滄灣公園站開工,是2號線首個開工的工點。歷經(jīng)了4年多,2019年3月10日,地鐵2號線郵輪中心站移交鋪軌,是2號線最后一個移交鋪軌的地鐵站。
從港珠澳大橋的沉管隧道,到廈門地鐵穿海隧道的實踐,為我國今后海峽隧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做出重大技術儲備。
本文素材來源于建筑時報,由“建筑經(jīng)濟與管理”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