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人,鄉(xiāng)關何處?圖/《漢中棧道》
蒼茫的陜北粗獷豪邁,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深沉持重,而陜南則帶上了幾分南國的鐘靈毓秀。
但似乎只有陜南淪為了失落的鄉(xiāng)野,在信天游和秦腔的拉鋸與交織中漸漸失聲。
2014年,一首不怎么著調的神曲《我的滑板鞋》突然走紅,有人嘲笑它拙劣的演唱、粗糙的詞曲制作,但也有人在一遍遍單曲循環(huán)后,覺察到荒誕滑稽背后更為細碎的情緒。
導演賈樟柯曾經(jīng)在微博上稱自己為這首歌流淚,“它有一種精確的孤獨”。
這首歌的作者有個洋中帶土的名字,叫約瑟翰·龐麥郎,盡管他對外宣稱自己是臺灣人,但他演唱的口音早已暴露一切,那是秦嶺和大巴山之間才會孕育出的獨特鄉(xiāng)音。
龐麥郎是陜西漢中人。漢中更為年輕人熟知的,或許是龍門鏢局的千金佟湘玉。她北上嫁到關中,成了同?蜅oL韻猶存的佟掌柜,一段江湖公案由此蕩開。
相信很多看過《武林外傳》的觀眾都難以忘懷佟掌柜的那句掛在嘴邊的“額滴神啊”,以至于在外地人眼里,佟掌柜就是行走的陜西話教程。
“額滴神。”圖/《武林外傳》佟湘玉
實際上,劇中的佟掌柜講的是關中話,而并非漢中應有的陜南口音。提及陜西,人們想起的要么是黃土高坡上飄揚的白頭巾,要么就是關中平原里坐擁十三朝古都的西安。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陜南的存在感打了個零分。
一道秦嶺橫亙陜西省境內(nèi),使得山嶺兩側形成完全不同的人文地理風貌,陜南就好像省內(nèi)一塊突兀的飛地而無處可依。
對于打拼在異鄉(xiāng)的陜南人來說,或許早已習慣了只知關中陜北而不知陜南的情況,面對他人鄉(xiāng)關何處的詢問,只能一次次露出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陜西的三副面孔
秦嶺在陜西省境內(nèi)綿延八百余公里,它只被地理教科書輕描淡寫為“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中國南北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
當起伏的山巒被化約為一個個必考的知識點,今天的人們已經(jīng)很難想象,秦嶺對于古人到底意味著什么。
公元819年,一向信佛的唐憲宗想從陜西鳳翔的法門寺塔中將一節(jié)佛骨舍利迎入宮廷供奉,還要求一路修路蓋廟,沿途官、商、民都要在線打錢。
云橫秦嶺。圖/全景
剛剛升任刑部侍郎的文藝青年韓愈激情創(chuàng)作了一篇名為《諫佛骨表》的奏折遞了上去,顯然韓愈沒有深入學習蔡康永老師的說話之道,在奏折中他不僅直接批評了領導勞民傷財?shù)奶笊裥袨,還瘋狂暗示自東漢以來信佛的皇帝都命不太長。
因此被貶的韓愈當晚就收拾行李倉皇離開了長安,在路過秦嶺的時候,韓愈寫下了那句著名的“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孟浩然、白居易、岑參、杜甫,許多詩人都為秦嶺留下詩句,而這些詩句的共同主題往往都是送別。
千百年前,翻過秦嶺便是江湖路遠,一不小心就成了生離死別。
峭壁上的棧道。圖/《漢中棧道》
秦嶺的險峻加之北面的黃土高原,使得陜西省呈現(xiàn)出三副迥異的面孔。蒼茫的陜北粗獷豪邁,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深沉持重,而陜南則帶上了幾分南國的鐘靈毓秀。
經(jīng)濟上并不顯山露水的陜西卻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省,一共出過五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位列全國第二,其中最為讀者所熟知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分別來自榆林、西安和商洛。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雖然同屬于現(xiàn)實主義流派,但在他們的作品中仍然能清晰地辨識出各自的文化底色。
路遙作品《平凡的世界》劇照
路遙筆下的主人公總帶著倔強的韌勁,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里苦熬出來的不服輸。
陳忠實的文辭之間是難以割舍的儒家傳統(tǒng),它既是關中兒女耕讀傳家的立根之本,又不可避免的因為千年的沉淀而夾帶著暮氣沉沉的倨傲。
至于從“九成山色一分田”里走出的賈平凹,沒有比他自白中“處煩囂塵世而自立”更貼切的形容。
陳忠實作品《白鹿原》劇照
然而就像無論如何懷念故鄉(xiāng),賈平凹還是將家搬到了省城,神圣而又藏污納垢的西安開始代替商洛成為他書寫的背景。
隨著都市化和現(xiàn)代化的到來,陜北靠著煤礦改頭換面,關中依靠省會輻射屹立不倒,似乎只有陜南淪為了失落的鄉(xiāng)野,在信天游和秦腔的拉鋸與交織中漸漸失聲。
陜南商洛,大明宮的夕照。圖/全景
不見當年漢高祖
陜南原本并不完全屬于陜西省,一直到元代,包括漢中及周邊的大片地區(qū)才從四川行省劃到了陜西行省,目的就是為了使兩省互相牽制,不至于形成割據(jù)政權。
如果攤開中國地圖,不難發(fā)現(xiàn)陜南地區(qū)的特殊性,它正好扼守著進出蜀地的咽喉。
由于蜀道艱險,與關中往來就全靠依峭壁而建的棧道。只要控制了陜南地區(qū),進可逐鹿中原,退可固守于天府之國。
歷史上的陜南,是兵家必爭之地。圖/《三國演義》
當年漢中王劉邦正是以陜南為據(jù)點,先后平定三秦,入主天下。今天的漢字、漢語、漢文化都由此發(fā)祥。
三國時期,道人張魯更是憑著漢中一地就盤踞了三十年,成了卡在魏蜀兩個政權之間的魚刺。
諸葛亮在隆中對策里制定的劉氏集團上市三步走戰(zhàn)略里,漢中同樣是關節(jié)所在,有了漢中,諸葛亮才有了六次北伐的依托。
正因陜南重要的軍事價值,自漢以來,它就從未離開過歷任中央政府的視線。連年的征戰(zhàn)使得多個民族和文化群落在這里留下蹤跡,一代又一代移民的到來為陜南文化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
頤和園長廊彩繪的隆中對。圖/維基
一種文化得以被辨認,往往需要可供識別的簡單符號和清晰輪廓,陜南在省內(nèi)外的隱身,恰恰因為它難以被一言以蔽之,其每一寸江山背后,都纏繞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血與淚。
正如余秋雨所說,“這兒的山水都成了歷史,而且這些歷史已經(jīng)成為我們?nèi)褡宓墓适?rdquo;。
陜南三市,如果說漢中代表了它的厚重,那安康和商洛則成全了陜南的靈秀和與世無爭。
賈平凹參與制作的紀錄片《中國梆子》劇照。
賈平凹曾在以商洛為背景的小說《商州》中認為“她(商州)的美麗和神秘,可以說在我三十年來所走的任何地方里,是稱得上‘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贊譽”。
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吸引了大量隱士在此定居,劉邦屢請不至的商山四皓正是在商洛境內(nèi)食野草而生,以走獸為伴。
大概也只有在這種地方,人們才愿意相信農(nóng)民周正龍能遇到幾近滅絕的野生華南虎。
“華南虎事件”中,周正龍?zhí)峁┑恼掌D/維基
吃一碗漢中涼粉,咂幾口紫陽貢茶,陜南的歷史與自然環(huán)境給予了當?shù)厝松⒌牡讱。只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隨著經(jīng)濟政治重心向東傾斜,曾經(jīng)陜南所依仗的,在如今卻轉眼成了它發(fā)展的負累。
封閉的地形阻礙了陜南與外界的經(jīng)濟往來,為了保護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又無法大規(guī)模發(fā)展工業(yè)。
查看近年來陜西省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在全省十一個市中,無論是從經(jīng)濟總量還是從人均GDP來看,陜南三市都居于中下游水平。
陜南漢中,深山里的鎮(zhèn)巴縣。圖/全景
陜南的突圍
2007年10月,一條跨越秦嶺的高速公路建成開通,這條從北京至昆明、將西安和成都勾連起來的國道大動脈,第一次貫通了關中平原和漢水谷地,原本從西安到商洛需要3個多小時的車程被縮短為40分鐘。
自公路建成以來,大量來自北方的游客開始涌入陜南,而此前,與陜南來往更多的是湖北和四川。2012年,隨著西安大環(huán)線的提出,陜南的眉眼也一天天清晰起來。
京昆高速西漢段。圖/維基
然而對于許多陜南人來說,故鄉(xiāng)的發(fā)展還是太慢,許多年輕人早已按捺不住走出了秦巴山地,他們有的很快適應了新世界,有的仍然保留著陜南人的遲緩和可愛。
這些曾經(jīng)走出陜南的年輕人,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著陜南的風骨與血脈。
1969年出生的楊勃是地道的陜西漢中人,楊勃早慧,七個月不到就學會說話。1985年,16歲的楊勃更以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清華大學,攻讀物理系。
豆瓣的阿北,是漢中人。圖/維基
表面上楊勃是一名硬核理工男,但心里卻潛藏著如漢水般緩緩流動的詩意。因為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第一次接觸互聯(lián)網(wǎng)后,他給自己取了個網(wǎng)名叫阿北。
楊勃在31歲辭去了IBM枯燥的鐵飯碗,又在朋友的供應鏈管理公司虛擲了四年光陰。2004年,35歲的楊勃決定回國創(chuàng)業(yè)。
如果那年秋天你去過北京豆瓣胡同的那家星巴克,就能看到一位中年人每天下午固定點一杯咖啡,抱著他的蘋果電腦寫程序。幾個月后,由他一個人獨立開發(fā)的網(wǎng)站上線了,他把這個新生的網(wǎng)站命名為豆瓣。
陜南安康市漢陰縣鳳堰古梯田。圖/全景
后來這里變成了中國文藝青年的精神伊甸園,面對著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洶涌的商業(yè)化浪潮,時至今日,豆瓣仍然保持著它陜南式的平和與漫不經(jīng)心。
1985年,由于父親所在的軍工廠搬遷,10歲的河南小鎮(zhèn)男孩路金波跟著父親來到了漢中,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少年時光。
路金波后來在文章中這樣回憶他的漢中歲月:
“我十三歲的時候,住在古城漢中的安靜小鎮(zhèn)。假期里每天一早到郵電局隔壁的小店租書。在漢江邊油菜花田找最舒適的草地,坐或躺著看《射雕英雄傳》。”
在西北大學經(jīng)濟專業(yè)就讀時,路金波開始以網(wǎng)名“李尋歡”活躍于各大文學論壇,那時候網(wǎng)絡文學方興未艾,他與寧財神、邢育森并稱“網(wǎng)絡文學的三架馬車”。
饒雪漫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圖/《左耳》
2002年,路金波封筆轉型做書商,顯然他的商業(yè)天賦要更高一些。之后的故事早已為人們津津樂道,韓寒、饒雪漫、安意如、蔡俊、石康,路金波手下是中國暢銷文學的半壁江山。
公元1172年,陸游在調任漢中的路上留?a href="http://www.sihwdk.cn/news/china/2021/0214/4524.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鋁艘皇住渡僥閑小貳C娑源A⒌納鉸,陆游这样写禎?/p>
“古來歷歷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將軍壇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往昔的興衰早成過眼煙云,只有這山河在兩旁斂聲垂手而立。
未來的陜南又會走向何處,或許正如龐麥郎在歌里唱的,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圖/《我的滑板鞋》
作者| 曹徙南
新周刊原創(chuàng)出品,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網(wǎng)站本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歡迎廣大朋友投稿。掃描下方公眾號二維碼,關注更多及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