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西安開始用大峪水庫為護城河供水,用石砭峪水庫向城市供水。1986年,國家計委批復了《黑河工程引水計劃書》,1987年黑河引水工程破土動工。
199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佩成教授遞交了《群峪協(xié)井兩水并用——關于完滿解決西安供水水荒問題的建議》,提出在保證農業(yè)和當地用水的情況下,每年只要從用秦嶺的石砭峪等峪水引水2.6億立方米,再加上境外引石頭河水9000萬立方,形成相當規(guī)模的“群峪引水系統(tǒng)”。
每年共得地面水3.5億立方米,日均96萬立方米,約為當時西安自來水日供水量的1.5倍,可以極大緩解西安水荒。
2001年西安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竣工投入運行,西安“水荒”自此得到緩解。另外,由于黑河引水工程的建成,也減少了西安城市對地下水的開采量,,從而減少了西安市地質災害的發(fā)生。
為徹底告別“水荒”,陜西啟動了第一個穿越秦嶺的南水北調工程——引乾(乾佑河)濟石(石砭峪)調水工程,完工后每年乾佑河可向石砭峪水庫供水3000萬至5000萬立方米,再加上石砭峪流域每年5000萬立方米的供水能力,每年可向西安供水一億立方米,約占西安市用水量的1/3。
2020年,引漢濟渭工程(從陜南漢江調水到渭河)一期將完工,屆時大西安發(fā)展將擁全面的水保障。
引漢濟渭工程又被稱為陜西南水北調工程項目,是陜西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水利工程。它不僅是陜西水利史上的最大工程,也將成為大西安發(fā)展的“水動脈”,堪比鄭國渠對于大秦帝國的作用一樣,將為大西安的生活工業(yè)、工業(yè)用水提供重要保障。
引漢濟渭工程建成后,總調水規(guī)模15億立方米,相當于100多個西湖的水量,受益人口1400多萬人,將為解決關中、陜北長期缺水問題提供工程基礎。
根據官方數據,工程建成后將惠及兩千多萬人口的生活及工業(yè)用水,同時將歸還原被大量擠占的300-500萬畝耕地農用水。此外,可有效改變關中超采地下水、擠占生態(tài)水的狀況。那么,這一次誰將能把握西安的發(fā)展機遇?
(地一眼編輯:楊為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網站本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歡迎廣大朋友投稿(微信94075591)。掃描下方公眾號二維碼,關注更多及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