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尾礦具有不利的化學和物理條件,包括高濃度的金屬和鹽,有機質(zhì)含量低,營養(yǎng)成分不平衡,限制了尾礦壩植被的成長。通過混合大理石廢物和農(nóng)家肥作為土壤改良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進行長期的田間試驗還是比較少,為此開展長期的田間試驗顯得比較重要。
最近,西班牙及意大利的學者開展了為期5年的田間試驗,對尾礦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植物重金屬富集情況進行了跟蹤(圖1)。
圖1 尾礦植物修復田間試驗示意圖
試驗設計:
(1)未開坑、未修復區(qū)域(CT),不做任何處理;
(2)尾礦地表做正常修復區(qū)域,不施加任何措施,保持尾礦的物理性質(zhì)不變(TL);
(3) 尾礦地表做正常修復并加入大理石廢棄石的區(qū)域,其中大理石加入量為4kg/m2;
(4)尾礦地表做正常修復并加入豬糞,其中加入豬糞量為3L/m2(PS);
(5)尾礦地表做正常修復并加入大理石和豬糞(加入量大理石4kg/m2,豬糞3L/m2);
結果顯示尾礦在不同條件下,其物理化學性質(zhì)的差別很大。主要表現(xiàn)在(圖2-5):
(1)5年以后,在施加了豬糞的尾礦中,植物(濱藜)Pb、Cu和Cd的含量有富集的趨勢,可溶性Cd和Cu的含量也有增加的趨勢。
(2)相反,在施加了豬糞及大理石的尾礦,植物(濱藜)Pb的含量顯著的減小了。
(3)大理石的應用并未降低鋅的含量。
(4)耕作帶來了濱藜植物更好的增長,可能是由于耕作增加了物理松散性,導致降低了植物對Cd的吸收。
圖2 Pb在植物中的含量
圖3 Zn在植物中的含量
圖4 Cd在植物中的含量
圖5 Cu在植物中的含量
作者發(fā)表在知名期刊Chemosphere上
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18306696
Phytoremediation of mine tailings with Atriplex halimus and organic/inorganic amendments: A five-year field case study
J.A. Acosta, A. Abbaspour, G.R. Martínez, S. Martínez-Martínez, R. ZornozaM. Gabarron, A. Faz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