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天然石是如何一步步在收藏人心里占據(jù)一席之地的?筆者根據(jù)多年賞玩經(jīng)驗,解答這一問題,從賞玩天然石頭的個人內(nèi)在心理感受,剖析各個賞玩層次區(qū)分。
1.獵奇。字面意思就是指尋找、探索新奇事物來滿足人們好奇心理。剛剛玩石頭的石友基本都是基于這種心理。這個階段的石友基于自己以往對石頭的認知范圍出發(fā),看這個也是奇石,看那個也是奇石,反正能帶給自己新奇感的,都認為是奇石。很多以后倒回去看不以為然的石頭,這時候都寶貝得很。不過這個階段卻是石友最容易收獲快樂的階段。對應(yīng)階段的石友玩的石頭我稱之為奇石。
2.悅目。這個階段的石友對顏色比較有感覺,具備了一定的美感基礎(chǔ),特別喜歡色質(zhì)石。因為這種石頭經(jīng)常能讓人眼前一亮。對應(yīng)階段石友玩的石頭,不但奇而且還具備了一定的美感,我稱之為美石(奇而美)。
“八一”文字石
3.悅心。這個階段的石友不但具備了一定的美感基礎(chǔ),還具備了比較全面的美感知識。對雕塑的形體比例勻稱、結(jié)構(gòu)嚴謹,展示形象的動勢、情緒與生命力等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識儲備。對畫面的外在形態(tài)、空間布局、線條虛實、透視原理、顏色搭配、細節(jié)瑕疵、黃金分割比例等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識儲備。這種級別的石友挑選的石頭不但看著有美感(不一定色彩亮麗),也讓人感覺很舒服雅致。對應(yīng)階段石友玩的石頭,不但奇而美,還能夠奇而雅,我稱之為雅石(奇、美、雅)。
4.靜心。這個階段的石友在前面雅石賞玩的基礎(chǔ)上,還比較喜歡極簡美學,對佛教、道教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對應(yīng)階段石友玩的石頭簡單而富含哲理、佛性等,讓人觀之能靜下心來,能帶給人寧靜而愉悅的感受,我稱之為禪石。
5.寄情。這個階段的石友在前面雅石賞玩的基礎(chǔ)上,還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特定的石頭上。比如說,“中國”“八一”等文字石、領(lǐng)袖和民族英雄的造型石和畫面石,就可以寄托我們的家國情懷。對應(yīng)階段石友玩的石頭,我稱之為情石(奇美雅皆備后還能寄托自己的情感)。
6.寄心托志。這個階段的石友在前面雅石賞玩的基礎(chǔ)上,還能把自己心里的志向映射到石頭之上。比如,古代玩古典賞石的古人,很多都是把自己的文人風骨、志向、胸懷等寄托在昆石、靈壁石、太湖石、英石等石頭上,如蘇東坡、米芾等。這個階段石友玩的比較空靈的意象石和奇美雅而又能讓人寄托志向的石頭,我稱之為心石。心石和禪石的區(qū)別在于有無托志。
按照以上內(nèi)在心理感受來給石頭分類,可以得出一個和以往完全不一樣的另一種分類:
奇石:包括美石、禪石和心石,還包括一些不美也不禪的石。
美石包含了雅石,雅石包含了情石和心石。
作者:藍少華
來源于:中國礦業(yè)報
Copyright @ 2025 地一眼-地質(zhì)資源信息綜合服務(wù)平臺,“地質(zhì)勘探+互聯(lián)網(wǎng)”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地礦科技 陜ICP備1801998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