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老司机视频黄色电影久久久|91av啪啪视频|黄色国产精品欧洲中文|青草伊人手机在线|国产海角社区视频|欧美成人亚洲日韩二区|超碰 国产 在线|肉麻粗话一二三四五区|奇米影视久久大全|国产亚洲日韩在线

免費發(fā)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奇石玉石 >

中國觀賞石簡介(22)·河南觀賞石㈠

  • 2021-11-16 15:59:28
  • 來源:寧石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1、河洛石

河洛石,又稱洛水石,洛陽黃河石,出自河南省洛陽市一帶的黃河、洛河、伊河中。洛河發(fā)源于陜西省,流經熊耳山,進入洛陽,匯集澗河、漯河、伊河等,東入鞏縣注入黃河;伊河發(fā)源于熊耳山,流經河南的欒川諸縣,經伊闕龍門進入洛陽,再東北流至偃師入洛河。洛陽市山脈縱橫,河流交錯,伊河洛河兩條古河道處于市郊,圖紋石資源非常豐富。

河洛石屬河卵石,由多條河流匯集,經過長期水流的搬運、沖刷、打磨、浸染而成。洛河伊河中的石頭主要來自熊耳山脈,在河床中經過漫長磨勵,形狀圓渾,姿態(tài)萬千,石表溫潤,紋理變化無窮,色澤典雅,多為褐、棕褐、深黃、淺黑等色,亦有白色者,體量小者如拳,大者不過尺余。洛陽段黃河匯納了洛河、伊河、汝河等支流,其石質有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石質堅硬細膩,古樸典雅,色彩斑斕,呈現(xiàn)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的有機幻變,石上紋理綺美,構圖奔放、粗獷,妙趣橫生。小者可置于幾案,大者可立于廳堂。

河洛石溫潤典雅,圖紋造型繁多,色澤艷麗斑斕,古時已有觀賞和利用。《云林石譜》洛河石:“西京洛河水中出碎石,頗多青白,間有五色斑斕,其最白者,入鉛和諸藥,可燒變假玉或琉璃用之。”

2、洛陽牡丹石

洛陽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出自河南省洛陽偃師市寇店鎮(zhèn)萬安山中。該石是20世紀90年代初發(fā)掘出的新石種,墨綠色的石體上嵌有天然形成以白色、青色為主的牡丹花形圖案,故名。

洛陽牡丹石為輝綠玢巖和白色斜長石混合體,質地細膩,摩氏硬度6~7,整塊石頭呈墨綠色,石中分布著狀若牡丹花的斜長石斑晶,其斑晶多為白色,少許粉綠,花形逼真,花瓣寬厚,花姿百態(tài),布局自然,圖案清晰,淡雅高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洛陽牡丹石蘊藏量較少,是稀有石料,一般經打磨后作觀賞石欣賞,也可精雕細琢制成形態(tài)各異的工藝品。

洛陽牡丹石形成于距今數億年前,白色花紋是斜長石晶體,墨綠色基質是細粒的隱晶質角閃石和黑云母等富含鐵、鎂質為主的礦物。當地下巖漿上升到地表附近溫度下降時,早期結晶的斜長石顆粒較小位于中心,形似花蕊;相繼結晶出的斜長石顆粒長,既大又多,聚集其外圍,恰如花瓣。同時被大量結晶相對較快,皆以細;螂[晶質形態(tài)出現(xiàn)的角閃石、黑云母等礦物隔開,斜長石則以斑狀分布在以角閃石、黑云母等暗色礦物為主的基質之中。

3、梅花石

梅花石,又名梅花玉、汝州石,也稱汝州玉,出自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上店鄉(xiāng)關帝溝。該石磨光后,紋理美觀,有的呈現(xiàn)出梅花狀花枝花瓣圖案,故名。汝陽梅花石的開采利用始于商周,鼎盛時期為東漢初期。

梅花石質地致密、細膩、堅韌;多呈黑色、墨綠色,少數紫紅色;石中常呈現(xiàn)出白、紅、青、綠、黃、紫等斑紋,形如梅枝、梅花,花朵似含苞,似怒放,簇擁成團,圖案異常艷麗。尤以底色為黑,石上梅枝虬曲,各色花朵同時出現(xiàn)者為佳。梅花石具斑狀結構、杏仁狀及塊狀構造,顯油脂光澤、玻璃光澤,微透明,摩氏硬度6~7,密度2.74克/立方厘米,可雕性良好。

梅花石是一種杏仁狀安山巖,由火山噴流的巖漿冷凝而成,巖漿在冷凝過程中形成眾多氣孔和裂隙,后被多種礦物所充填。其中紅色杏仁體為正長石或含鐵的瑪瑙,綠色杏仁體為綠簾石或綠泥石,白色杏仁體為石英或方解石。奇形怪狀的杏仁體經加工磨光后,極像梅花的花朵,氣孔間的細脈狀裂隙被黃鐵礦等礦物充填后,則形似梅花的金色枝干,極具觀賞價值。

4、黃河日月石

黃河日月石,也稱日月星辰石、洛陽太陽石,出自河南省洛陽一帶的黃河河床。該石屬礫石家族,石上色紋似日月星辰,故名。色艷者似日,色淡者如月,圖紋富有變化,對比強烈。色彩有紅、桔黃、白、黑等,構成圓、半圓、月牙圓等圖案。有的淡黃套淡紅,或圓周鑲一圈墨褐色邊,或套色、間色,恰如日食月食及環(huán)食;有的在圓紋周圍點綴多個大小不一的點狀色斑,恰似群星燦爛;還有的在日月周圍形成一條或多條云紋,如東海朝暉,長河落日,彩云追月;也有的一塊石上出現(xiàn)多個同類圓,又似九大行星。

日月石主要觀賞其圖紋,巖質有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以石英巖和沙粒巖為主,摩氏硬度一般在5左右。原巖大部分來自黃河沿岸的山體中,由暴雨洪水沖入黃河,并撞擊破碎成大小石塊,經河水沖刷磨礪后光滑細膩,其沙粒巖因河磨損程度不同有的則非常粗糙。由于卵石長圓不等,形成的圖案多偏向一邊,要采到一塊較佳的石品,亦需發(fā)現(xiàn)機遇。日月石品種獨特,色調豐富,圖案逼真,但產地狹、蘊藏量較少。

5、恐龍蛋化石

恐龍蛋化石,出自河南省南陽地區(qū)的西峽盆地。西峽盆地恐龍蛋化石群分布面積約80平方公里,恐龍蛋化石埋藏地點己確認的有7個,數量達數萬枚,其類型多樣、分布密集、數量之多,堪稱世界之最。其中以西峽縣丹水鎮(zhèn)上田村西坡最為集中,另在該縣陽城鄉(xiāng)趙營村西南白堊紀地層中,除有大量恐龍蛋化石外,還發(fā)現(xiàn)了恐龍骨骼化石。

西峽恐龍蛋化石群形成于距今約9000萬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早期,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6科9屬13種,其小者如雞蛋,直徑4至6厘米,大者直徑40至50厘米,以扁圓狀居多,另有形如橄欖者,直徑達50厘米以上。其中西峽長園柱蛋為世界上獨有類型,戈壁棱柱蛋為世界罕見。

該盆地恐龍蛋化石群分布面積大,在西峽縣的丹水鎮(zhèn)、陽城鄉(xiāng)、內鄉(xiāng)縣赤眉鄉(xiāng)等范圍內均有蘊藏。埋藏較為集中,地下剖面有3個化石層,蛋化石呈窩狀分布,排列有序,每窩十幾到三十幾枚不等;旧贤暾绯酰倭康皻な軒r層擠壓表面略有凹陷外,大部分保存著較好的原始狀態(tài)。蛋化石遺跡的形成過程和表現(xiàn)形式,亦保存的相當系統(tǒng)且完整,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

6、嵩山畫石

嵩山畫石,出自河南省鄭州登封市嵩山。此石色澤艷麗,石上常呈現(xiàn)設色山水畫面,峰巒疊嶂,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紋理線條、皴法,非常流暢,顯色巧妙,過渡自然,渾然天成。石面色紋的明暗變化,虛實合理,形成似崇山峻嶺的圖案,具有深遠感和雄渾感。

7、南陽石

南陽石,又稱硫黃石,出自河南省南陽一帶。該石質堅且極為細潤,多呈淡綠色調。有純綠色花、淡綠花、油色云頭花等品種,以純綠花者為佳,其他漸次之。南陽石也是明清時期制作琴桌等家具的主要石料。

《聊齋雜記·石譜》南陽石:"獨綠花者,佳;淡綠花者,油色云頭花者,次之。"

8、靈銦石

靈銦石,又稱靈音石、北靈壁石,出自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青要山中。該石質地堅硬細膩,扣之有金屬之聲,形態(tài)皺、瘦、透、漏諸神具備,呈淺黑、青灰或鐵褐等色,小者如拳,大重噸余,產出不多。因產地距仰韶文化遺址20公里,有的亦稱之為仰韶靈壁石。

9、天黃石

天黃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區(qū)。該石質地細膩,色澤艷麗,頗似黃色的玉石。清除石上的泥土后,油潤黃嫩,綿柔溫和。

10、白瑪瑙

白瑪瑙,出自河南省洛陽市伊河流域。白瑪瑙質地堅硬,玉潤晶瑩,半透明;顏色有白色、乳白色、灰白色或無色等;石中紋理如山似峰、如人似獸,耐人尋味。

11、雪花石

雪花石,出自河南省洛陽市洛河、伊河。該石多以青色為底,點綴著白色花紋,色差大,對比強烈,石上紋理形如雪花,故名。

12、虢石

虢石,又名紫陶石,出自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北部及靈寶市南部。該石質地細膩,柔滑如膚,潤澤似玉,色彩斑斕,呈紫褐色、朱紅色或淺白色,上有白色或淺黃色圖案,反差大,構圖簡捷,清晰生動,有的含古生代的藻類化石,形成花草紋,極富情趣。上品有玫瑰紫、妃紅、翠綠、鵝黃、三彩等,色彩自然。虢石可用于制作硯臺及石雕工藝品。

虢石石質細膩柔軟,雕琢容易,加工成的石硯細潤如玉,手感極佳。早在宋代,虢州石硯就已聲名鵲起。由于石中含有不同的金屬元素,成硯后呈現(xiàn)出各種色彩。其含鐵元素多的為紫紅色,含銅、鉛元素多的呈灰綠色。虢州石硯中,以虢石魚子硯最為珍貴,此石屬火山水成巖,石質光滑細潤,或黃或青的石中布滿黑色魚卵圓斑,頗具觀賞價值。

虢石因產于虢州而得名。歷史上的虢州包括如今的靈寶、盧氏全境,虢國都城即現(xiàn)今的河南省三門峽市區(qū)。虢石蘊存于虢州高山古云之中,石質軟而無聲,柔滑如膚,潤澤如玉,石色斑斕,自唐始以屏名世。

宋·杜綰《云林石譜》虢石:“虢州朱陽縣,石產土中,或在高山。其質甚軟,無聲。一種色深紫,中有白石如圓月,或如龜蟾吐云氣之狀,兩兩相對。土人就石段揭取,用藥點化,鐫治而成。間有天生如圓月形者極少。昔歐陽永叔賦《月石屏詩》,特為奇異。又有一種色黃白,中有石紋如山峰,羅列遠近,澗壑相通,亦是成片修治鐫削,度其巧輒乃成物像,以手攏之,石面高低,多作研屏置幾案間,全如圖畫。詢之土人,石因積水浸漬,遂多斑斕。”注:虢州朱陽縣,現(xiàn)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靈寶市朱陽鎮(zhèn)。

宋·米芾《硯史》:“虢州石,理細如泥,色紫,可愛。發(fā)墨,不滲。久之石漸損回,硬墨磨之,則有泥香。”清光緒二年《靈寶縣志》載:“朱陽鎮(zhèn)出虢石,自生花草,可為屏風、為硯。”

13、汝州石

汝州石,出自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汝州市(原臨汝縣)。汝州石即瑪瑙石,呈紅、黃、藍、白、綠等色彩。在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附近有蘊藏量豐富的瑪瑙礦,至今遺留有古代開礦的巷道,瑪瑙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宋代汝窯供御的瓷器曾以瑪瑙作釉的原料,對汝瓷的特殊色澤有一定作用。

《云林石譜》汝州石:“汝州瑪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紅瑩徹,小有紋理如刷絲,其質頗大,堪治為盤盒酒器等,十余年來方用之。”

注:清朝時汝州為直隸州領魯山、寶豐、郟縣、伊陽四縣,1913年改直隸汝州為臨汝縣,1988年8月改臨汝縣為汝州市。

14、上水石

上水石,俗名靈山石,出自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西5公里的靈山一帶。該石紋脈奇異,棕紅色的質地間帶有許多洞孔,能吸水。多用于制作盆景,將它放置在盛水的盆中,水自然地被石塊中的洞孔吸上石表,濕潤整個盆景。

15、木變石

木變石,又稱虎睛石、虎睛玉,出自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西峽縣等地。該石屬硅化石棉,質地堅硬細膩,韌性較好,摩氏硬度約6.5,性脆,比重2.89;呈片層狀,具絲絹光澤,一般為微透明至半透明,外觀極似木質,并能產生貓眼效應;色澤淡雅,主要有黃、藍等色。因顏色和紋理與樹木十分相似而得名。

木變石是一種保留石棉纖維狀構造的石英集合體,含纖鐵蘭閃石、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石髓、黃鐵礦、褐鐵礦、鏡鐵礦等。顏色有白、褐、黃、黃褐、藍、藍灰、綠、紅、紫等,多是由石棉中析出的鐵質沉淀在纖維狀石英顆?紫吨虚g形成的,微細的纖維狀十分明顯。木變石屬寶石原料,可用于制作項鏈或雕刻飾品。以質地細膩,無空洞、無雜質,重量大者為佳。

16、浮光石

浮光石,出自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浮光山。《云林石譜》浮光石:“光州浮光山石產土中,亦潔白,質微粗燥。望之透明,扣之無聲,仿佛如階州者。土人琢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注:光州,今河南潢川縣。

17、花蕊石

花蕊石,別稱花乳石、白云石,出自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靈寶市一帶。該石為變質巖類含蛇紋石大理巖的石塊,主含碳酸鈣及含水硅酸鎂。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有棱角而不鋒利,表面白色或淡灰白色,夾雜有淡黃色或黃綠色的點狀或條紋彩暈,陽光下有閃爍的星狀光澤。體重質堅,斷面不整齊,以有黃綠色斑紋者為佳。可用于琢制器物,亦可入藥。

《本草圖經》:“花乳石,出陜州閿鄉(xiāng)縣。體至堅重,色如硫黃,形塊有極大者。人用琢器。”注:閿鄉(xiāng)縣史稱湖縣,1954年劃歸靈寶縣.1993年5月靈寶縣更名為靈寶市。

18、密玉

密玉,又稱河南玉、嵩山玉、密石,主要出自河南省鄭州新密市(原密縣)牛店鄉(xiāng)助泉寺村等地。該石屬石英巖,摩氏硬度6~7;質地致密、細膩堅韌,極少雜質,微透明至半透明;色澤鮮艷,多呈翠綠、深綠色,亦有橙黃、棕紅、煙灰、黑褐、白等色,常有深淺變化,即隨綠色鱗片狀絹云母分布的多少而呈現(xiàn)綠色深淺變化,不含或少含絹云母時,則呈白色;以色澤深綠、透明度高、光潔無雜質、無裂紋者為佳;密玉在古時即被開發(fā)利用,多用于制作小件玉器和首飾。

密玉為石英集合體,致密塊狀,賦存于下元古界廟坡山組中,主要由細粒石英(97%~99%)組成,含少量絹云母、鋯石、電氣石、金紅石、磷灰石、燧石、金屬礦物、泥質物等;礦區(qū)位于秦嶺東西復雜構造帶,地處中原腹地,丘嶺連綿,資源蘊藏量豐富,因產密縣而得名,在國際上亦稱"河南翠"。

19、靈青石

靈青石,主要出自河南省洛陽市洛河沿岸。該石外形千壑百孔,巧而不拙,石上洞巖懸壑、曲徑通幽,以似景觀狀者為多,頗具觀賞性。

20、黃磬石

黃磬石,出自河南省洛陽市。該石形狀似太湖石,呈米黃、谷黃、淡黃等色,有些夾雜有深黃色的條紋。叩之有聲,音律圓潤而悠長。
分享:

自定義HTML內容

客服電話

029-89561358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點擊咨詢

微信公眾號

地一眼

訪問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