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礦業(yè)界,原文鏈接:真假難辨的莫桑石
鉆石價格高昂又聲名顯赫,市場中的仿品自然也層出不窮,莫桑石、合成立方氧化鋯都是我們所熟知的仿鉆。但隨著鑒定技術的進步,造假者的花樣也越來越多。大家聽說過穿衣服的莫桑石嗎?
鉆石的仿造由來已久,仿鉆的材料也種類繁多。從外觀相似的其它天然寶石品種到人造寶石和合成寶石,五花八門的仿鉆考驗著消費者的眼光。
鉆石的價格高昂,在寶石中也是分外突出,于是許多價格較低的天然寶石就會被偽裝成鉆石銷售。這些鉆石仿制品大都有無色透明的外觀,較強的光澤、亮度、火彩和硬度。常出現(xiàn)的品種是無色的鋯石、藍寶石、托帕石、綠柱石和水晶。
莫桑石是一種成分為碳化硅的合成材料,它的亮度、火彩、光澤和硬度都與天然鉆石非常相似,是物理性質(zhì)最接近天然鉆石的一種寶石。其外觀比合成立方氧化鋯更像鉆石。
雖然外貌足以以假亂真,但鑒別莫桑石的方法也不少。最簡單也最直觀的就是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莫桑石有刻面棱重影現(xiàn)象和強火彩特征。除此之外,它的相對密度值較低,雙折射率和色散較高,內(nèi)部還可能存在長針狀包裹體,這些也是莫桑石與天然鉆石的不同之處。
莫桑石
由于強火彩和刻面棱重影特征,莫桑石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但如果在莫桑石上覆蓋了一層納米金剛石膜,這些鑒別方法還有用嗎?
在莫桑石上覆蓋納米金剛石膜使用的是化學氣相沉積法。這項技術并不新鮮,早在1993年就有人在不導電的天然鉆石表面用CVD法生長IIb型鉆石薄膜,使鉆石有了導電性。到2020年,出現(xiàn)了在單晶碳硅石襯底上沉積金剛石膜的做法。實際上,在碳硅石上覆單晶金剛石是近些年才出現(xiàn)的事。
在合成碳硅石上覆膜是為了提高其表面的硬度與透明度,也可以增加顏色品種,不僅能提高合成碳硅石的表面抗劃傷能力和美觀度,還能使其具有一部分鉆石的性質(zhì)。
與傳統(tǒng)的覆膜技術不同,合成碳硅石上覆蓋的金剛石膜的厚度只有200納米左右,對覆膜的技術和條件要求極高。如果金剛石膜過薄,就起不到改善抗劃傷能力的作用;如果過厚,則會降低寶石的透明度。
或許有人會擔心這種覆膜技術會讓莫桑石更難鑒別,但它的影響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大。經(jīng)過實驗證明,覆納米金剛石膜的莫桑石樣品在普通放大觀察下不可見到金剛石膜的特征。而在實驗室檢測中,覆納米金剛石膜的莫桑石的各項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與普通莫桑石相同。
除此之外,與熒光惰性的碳硅石不同,覆納米金剛石膜碳硅石樣品顯示出十分明顯的紫外熒光特征。它在紫外光下可見藍色熒光,并且隨著金剛石膜厚度的增加而變強。
換言之,這項覆膜技術對莫桑石的改變基本都在外觀和硬度上。如果消費者擔心買到這種仿制品,也可以依據(jù)正規(guī)機構出具的檢測證書,這類覆納米金剛石膜的莫桑石會被標為“合成碳硅石(覆膜)”。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寶石的仿制品方式也層出不窮,大家在購買珠寶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珠寶學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