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玉門油田迎來80歲生日。
玉門油田,誕生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全面抗戰(zhàn)正酣之際,新生于人民軍隊進駐、護礦迎解放之時,成長于新中國百廢待興、社會主義改造和初創(chuàng)之中,輝煌于國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全面建設時期,發(fā)展壯大于改革開放和民族振興的歷史洪流之中。
已昂首走過80年歷程的玉門油田,累計探明地質儲量1.93億噸,累計生產原油3826.5萬噸,加工原油7241萬噸。進入新時代,玉門油田正闊步邁向高質量建設百年油田新征程。
這里是新中國石油工業(yè)的搖籃,是中國石油發(fā)展史上一個特殊符號和耀眼標志。
80年來,玉門油田一批又一批成建制的骨干隊伍帶著成臺套的設備,從未間斷過地支援全國石油企業(yè)的建設。人數從幾十到幾千再到上萬,地點從大慶到長慶再到四川,領域從油田到煉化再到銷售,玉門油田先后抽調10萬多名員工和4000多臺(套)設備。“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這是玉門油田80年光輝歷程和重大貢獻的真實寫照。
80年來,玉門油田不斷解放思想,突破禁區(qū),大打勘探開發(fā)進攻仗。解放前十年,玉門油田共生產原油52萬噸,占同期全國石油總產量的95%,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特殊貢獻。新中國成立后,玉門油田“一五”期間就建成國內第一個現代石油工業(yè)基地,1959年原油產量達到了 140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總產量的51%,撐起新中國石油工業(yè)的半壁江山。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玉門油田持續(xù)有力支撐著我國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運轉。
80年來,玉門油田不僅積淀形成了“五種精神”,還鑄就了以艱苦奮斗為核心、“三大四出”為特征、無私奉獻為精髓、自強不息為實質的玉門精神。
今天,讓我們
通過一部紀錄片和一組老照片
共同回顧下玉門油田80年的歷程
REC
1956.7
1.1956年7月,首列原油車從這里出發(fā),開啟了著名的“玉門原油東運”。
2.作為中國石油的拓荒者,玉門油田也成為行業(yè)振興的發(fā)展引擎。
3.鐵人王進喜,就是玉門人的杰出代表。
4.只要有石油的地方,都集結著玉門石油人的忙碌身影。
5.著名詩人李季在玉門工作時,曾寫下這樣的詩,“蘇聯(lián)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這就是玉門石油人支援全國的真實寫照。
6.用零件拼湊出的抽油機從1967年啟用,延續(xù)至今。“一厘錢”“窮搗鼓”“找米下鍋”“小廠辦大事”“再生廠”五種精神激勵著一代代石油人。
7.“中國第一口定向斜井”“中國第一口多底井”“中國第一次頂部注水”,玉門油田創(chuàng)造了至少57個全國第一。
8.玉門油田員工把家人的祝福和叮嚀掛在墻上,這是激勵他們安全生產、努力工作的無盡動力。
9.年輕的玉門石油人,在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傳承前輩的奉獻精神。
10.經過多年的開采開發(fā),玉門油田面臨儲量接替不足的困難。改革開放以來,不言放棄的玉門石油人不斷解放思想,開始了油田的二次開發(fā)。
11.老君廟油田,在挑戰(zhàn)采收率極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實踐,創(chuàng)造了油田后期高效開發(fā)的奇跡,為行業(yè)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12.青西油田、酒東油田的相繼發(fā)現,讓玉門油田的產量回升,讓石油搖籃的品牌重現光芒。
13.煉化業(yè)務1993年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100萬噸大關。
14.玉門油田海外業(yè)務堅持新發(fā)展理念,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堅定不移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
15.為了將改革發(fā)展的成果惠及員工群眾,油田將生活區(qū)從高海拔的玉門礦區(qū)搬遷到酒泉,實現了幾代玉門石油人下山的夙愿。
一切偉大的事業(yè)都需要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推進。
80年也必將成為石油搖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不畏艱難,勇往直前,迎接新挑戰(zhàn),打造百年油田的強大動力,激勵玉門石油兒女為高質量推進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再作新貢獻,再立新功。
圖片來源 | 玉門油田黨委宣傳部 石油搖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