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富華 來源:工蟻看世界
中華,960萬平公里遼闊,縱橫萬里河山,擁有世界最雄壯的山脈,最多元的地貌,最燦爛的文明,諸多神奇盡數(shù)在此,都是怎么形成的呢?
今日于茫茫地質知識海洋中,擇一招半式為你解說,助你未來行旅天下時,帶著驕傲看山看河闖江湖。
燃燒吧!驕傲!走起!
1
滄海橫流、中華本色
2億年前,中華本無高山,沒有大江大河,滄海橫流才是中華本色。
彼時,驕傲的青藏高原仍深藏于波濤洶涌的海底,全無后來雄霸天下的跡像。
青藏高原
彼時,多彩的云貴高原,仍沉浸在一片淺海里,海洋生命已是多彩多姿。(據(jù)考古,遠在5.3億年前的寒武紀,海洋生命就在這里爆炸。對此云南澄江、貴州關嶺等地的古生物化石群可出庭作證。)
云貴高原
彼時,廣袤的新疆或隱或現(xiàn),天山剛剛在海面露出背脊,準葛爾盆地、塔里木盆地高聳海面,并有廣闊的森林在這里郁郁蔥蔥,兇猛的恐龍在這里繁衍生息。對此可以從準葛爾盆地出土的硅化木及恐龍化石上探得端倪。
新疆硅化木,億年前的葛爾木曾是壯觀的森林
彼時、華東華南,大海與陸地總是交替演變,時而海水入侵山島聳峙、滄海橫流。
時而海水退去,滄海成陸地。
億年前的華東華南,海洋陸地總交替上演
彼時,道教仙山三清山,如獨峰般高聳海面,周邊或是茫茫的海水相圍。
三清山
彼時,蒼茫云海里,天下第一奇的黃山,在大海與山島之間排徊,時而海浸,時而海退,不知何時是個了局。
黃山
彼時,匡廬天下秀的廬山,還要沉睡在海底約六千萬年。
廬山
中華大地眾多的名山大川是如何演化而來的,《工蟻看世界》會在未來的文章里,以新奇的筆墨為你大話名山大川成長史,敬請關注。
2
大陸在哪里
1~3億多年前,青藏高原大部分沉沒海底,新疆大部也是若隱若現(xiàn)于大海之中,云貴高原擱淺在淺海里還沒有上陸,華北、華南陸塊又在億萬的時光里不斷上演海陸爭奪戰(zhàn)。
彼時的中華大地,穩(wěn)定的大陸在哪里?大約在東三省、內(nèi)蒙、華北、寧夏、陜北一帶。何以推論?動植物化石與煤礦。
下圖是中國主要煤礦分布圖,所標地點,3億年前左右必是淺;颉⒄訚傻貛,而且多為海水陸地爭奪膠著的地方。
為什么會這樣呢?需要說說煤礦是怎么形成的,所以這里稍作停留,簡單做下科普。
地球有個時期叫石炭紀,歷時約8000萬年(2.8~3.6億年)。為什么叫石炭紀?因為這是個產(chǎn)煤的大時代,世界50%的煤炭都出自這個時代。
這一時期氣候溫暖濕潤,廣袤的森林在地球上瘋長。但森林瘋長的地方有很多,為何上天偏偏眷顧這里,將這里變成礦山煤海。
這需要滿足一個條件,是淺海與沼澤。這樣海水退卻時,森林可以瘋狂的成長,海水入侵時,又成片的將森林淹沒。
隔絕了氧氣倒斃的樹木,爛而不腐成為炭泥。在漫長歲月的加持下,炭泥一層層的疊加,底部的炭泥受重壓,水氣排出成褐煤,后隨地殼的下層繼續(xù)埋入深處,于是自重增加,在高溫高壓的鍛造下,慢慢形成石炭。
變成石炭不易,需要千萬乃至億年時光,且收益率十分的低,5%。也就是說每1米厚木材僅能煅燒成5厘米厚石炭,以此推算上百米厚的煤層,則需要2000米厚的森林。
那么地球又是如何做到,在億萬年的時光里,保持一個地方時總是淺海沼澤的水平呢?再來點關于地球的知識。
3
地球是個會呼吸的蛋
地球其實是個不規(guī)則的蛋,世界萬物長在蛋殼的表面。
這層蛋殼我們稱之為巖石圈,厚約60~120公里,(巖石圈不同于地殼但包含地殼,地殼平均厚度約17公里)。
巖石圈是洶涌澎湃的巖漿,顏色與熱度你可以想像成煉鋼爐里的溶化的鐵水,溫度達700~1200度之間。
地下浩瀚無邊的巖漿,承載著上面的大陸板塊。
大陸板塊面積廣大無邊,就像一艘超級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極其龐大厚重,所以在浩瀚無邊的巖漿海面上行走的十分平穩(wěn)。行走的速度十分緩慢,以千百萬年計,地質學上稱之為大陸飄移。
板塊下的巖漿總量是不變的,有浮就有沉,浮者成為高山,沉者變成盆地或是海洋。
因此可以把地球想像成一個會呼吸的蛋,甚至是個聰明的蛋,且自帶平衡調(diào)節(jié)能力。
在沒有板塊沖撞外力條件下,陸地上風化的沙石顆粒被帶到海洋,輕了就浮點(這是從極宏觀大陸的角度來看,不以某座高山)。海里不斷積累的沉積物,重了就下沉點。
就如云貴高原的石灰?guī)r,據(jù)科學推測曾達到10千米之厚,卻一直保持著淺海狀態(tài);而青藏高原更是有30千米厚,且在極慢長的時間里保持海洋的狀態(tài)。所以保持淺海狀態(tài),堆積2000多米厚的森林木材成煤炭,根本就不算什么!
所以地球是個聰明會呼吸的蛋,巖石圈就是蛋殼,而巖漿就是蛋白,最深處的地殼就是蛋黃,而當?shù)皻て屏蚜耍鞍拙蜁脱刂皻ひ绯鰜恚@就是火山噴發(fā)。
4
判斷陸地海洋的線索
因此我們想知道,3億年前,中華大地哪些地方是淺海沼澤,海陸頻繁交替的場所,我們就去看看哪里盛產(chǎn)煤礦。
下圖是2017年全國產(chǎn)煤最多的城市?梢园l(fā)現(xiàn)前十名有九名都在山西、內(nèi)蒙、陜北一帶。說明這里曾是淺海,或是大陸的邊緣。這片大陸地質學家稱之為勞亞大陸。
2億年前,整個北半球只有一個大陸,叫勞亞大陸。南半球也只有一個大陸,叫岡瓦納大陸。中間是特緹斯海,又稱古地中海,浩瀚無邊。
既然北半球只有一塊大陸,而我們又可以借助煤田煤礦留下的痕跡,于是推論華北、陜北、內(nèi)蒙南緣,東北邊緣或是勞亞大陸穩(wěn)定的陸地邊緣。其他的如華南陸塊,則較不穩(wěn)定,隨著歲月在海水里浮沉。
其它推論海洋與陸地的證據(jù),就要看古生物化石,是海洋生物還是陸地物。
其中最有名最直觀的證據(jù),就數(shù)恐龍化石了,因為地球人都知道,在2.5億年~6500萬年,地球陸地上生活著一群大家伙,叫恐龍。
在東北的遼西地區(qū),寧夏的靈武,新疆的葛爾木等地區(qū)都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群,這說明在它們的腳下,彼時已有堅實的土地,成片的森林供其生兒育女,繁衍生息。
世間萬物皆有緣,緣在時歲月靜好!緣去時化石、化炭,化塵土,甚至灰飛煙滅。 屬于恐龍的末日來了!
5
天外來客,億萬年雄風化塵土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14千米的小行星撞在了地球上,地球稱雄1億6千萬年的霸主——恐龍,被砸出了三界之外。
電光火石之間,撞擊處海水汽化,并直沖云宵達數(shù)萬米高空,驚起的海浪有5公里高,以排山倒海之勢涌向陸地。電影《2012》里的諾亞方舟,若遇到此劫,也必束手就擒,粉身碎骨。何況彼時的青藏高原還吞沒在海水里,又何處安放諾亞方舟呢?
受到行星襲擊的地球,地殼破裂,被百十公里厚鎮(zhèn)壓了億萬年的巖漿,沿著裂縫從火山口噴涌而出,于是全球各地是漫天的火星四射,將天空燒的通紅。
末日來臨,地球霸主恐龍,回望世代居住的地球家園,唯有仰天長嘯!亡族滅種在等待著它們,奈何!奈何!奈若何!
此后數(shù)年,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云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漫長的冰河時代,大地蒼茫一片,75%~80%的物種相繼步恐龍后塵,告別世代居住的家園,灰飛煙滅,一個恢宏的時代結束了。
6
劫后重生路
萬物更替,舊時代落幕,新時代崛起,地球缺了誰都照樣轉!
這個暫新的時代叫新生代(6500萬年~至今),一個更為精彩的時代,因為哺乳動物,有花植物,開始漸露頭角。更為有意思的是,中華大地漸漸形成,并影響著世界。
哺乳動物的興起。
天外行星將恐龍砸出了三界之外,哺乳動物終于有了上位的機會。
同樣是天災,為何恐龍滅絕,哺乳動物興起。因為恐龍?zhí)珡,哺乳動物太弱,聽起來是不是很滑稽,但事實如此?/strong>
恐龍因為體形龐大,大災之年發(fā)生糧荒時,只能等著餓死。而哺乳動物常年在恐龍的壓制下,身形瘦小如鼠,且十分不挑食,隨便來點殘羹冷炙就能活命,于是弱者勝出,強者滅亡,且其中哺乳動物中的人類,更是一路逆襲成為地球霸主,上天入海無所不能。
會開花的植物
在6500萬年前,恐龍稱雄時代,與恐龍巨大身型相匹配的裸子植物主宰著植物世界。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杏仁桉樹,裸子植物,身形可達150多米,相當于50層樓高
裸子植物是個什么東東?或高大如喬木,或低矮如灌木,但都有個特點,不開花。裸子植物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種子是裸露的,就象動物里的卵生一樣。
6500萬年前,驚天一撞,天氣極端惡劣,許多過分樂觀,相信氣候永遠靜好的裸子植物,因受不了這種糟糕的氣候,就滅絕了,于是為被子植物提供了生存的領地,當然經(jīng)此一役,氣候可能也因此變得更適合被子植物的生長。
那么何為被子植物?就是會開花的植物。你可以將被子植物理解為,那花苞花瓣如被子一般,嚴嚴實實的層層包裹著種子,保護著種子度過寒冬與惡劣的天氣。
待到春暖花開,風清氣爽的時節(jié),花瓣吐蕊,隨搖曳春風飄向遠方,實現(xiàn)生命的輪回。
所以,今日繁花似錦之世界,或要感謝6500萬年前,那一場驚天大撞擊。正所謂,福之禍所伏如恐龍,強大到無法應對惡劣氣候;正所謂,禍之福所依,如哺乳動物,恰因其弱小所以才充滿韌性,可以應對巨大的天災。這真是偉大的智慧啊!萬事萬物行徑其中。
中華大地漸漸成形。
6500萬年前的驚天撞擊,不僅激起了5公里高的巨浪襲擊全球,其巨大的動能仍無法消遣,余威震裂了地殼,地球板塊被激活。
激活的板塊中,有一支勁旅名喚印度洋板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載著印度大陸,從南半球向歐亞板塊俯沖而來。
其力量之剛猛無可匹敵,以至重塑山河,并影響千萬平方公里。于是在印度板塊的撞擊下,一個蔚然壯美的中華大地漸漸形成了。
敬請欣賞下一集《看上天如何造中華之 西藏高原的崛起》。
(地一眼編輯:楊為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網(wǎng)站本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歡迎廣大朋友投稿(微信94075591)。掃描下方公眾號二維碼,關注更多及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