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老司机视频黄色电影久久久|91av啪啪视频|黄色国产精品欧洲中文|青草伊人手机在线|国产海角社区视频|欧美成人亚洲日韩二区|超碰 国产 在线|肉麻粗话一二三四五区|奇米影视久久大全|国产亚洲日韩在线

免費發(fā)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奇石玉石 >

中國觀賞石簡介(03)·河北觀賞石

  • 2021-11-11 15:10:04
  • 來源:寧石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1、唐堯石

唐堯石,出自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境內(nèi)的西北山區(qū)。該石質(zhì)地堅硬、造型千姿百態(tài)、塊勻態(tài)奇,顏色各異,獨具神韻。且儲量豐富,為北方罕見的奇巖怪石。高者數(shù)米,重者數(shù)噸,如真山群峰,小者可以立于盤中,置于庭院。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是園林點綴和庭院觀賞的上佳石種。今河北唐縣至望都一帶,曾是古代堯部族活動居住的地方,故稱出于唐縣的怪石為"唐堯石"。

唐堯石神韻恢弘,一般臥于地下或半露于地面,是經(jīng)酸性水長期蝕化而形成。玲瓏剔透,佝僂扭曲,集瘦、透、漏、皺于一身。瘦則石態(tài)窈窕,突兀嵌空,剛硬苗條,不腫不疲;透則洞豁貫穿、玲瓏剔透,多孔多洞,靈動飛舞;漏則空穴委曲,上下貫穿;皺則皺轂疊浪、巖竇縱橫,石膚若披麻,如斧劈千仞,似海浪層層。一石一景、一石一物,塊塊形神兼?zhèn)洹?/p>

2、模樹石

模樹石,古稱松石、醒酒石、婆娑石,出自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該石順著一定的紋理剖開,分成兩片的巖面上就會出現(xiàn)兩幅幾乎完全相同的圖案,狀似樹形、枝葉、密草,千姿百態(tài),美如畫卷,當?shù)胤Q之為"龍骨畫"。作為觀賞用的有呈板狀、片狀生長在一個層面上的模樹石,也有顯現(xiàn)石上多個面的模樹石,亦具有立體感。

模樹石多由距今4億年前的板巖變質(zhì)而成。在遠古時代的地質(zhì)活動中,鐵、錳的氧化物在地下水及溫度和壓力作用下,沿巖石的節(jié)理、裂隙及層理等空隙處滲透,歷經(jīng)長期沉淀結(jié)晶形成板巖上的畫面,多呈現(xiàn)松樹形、柏枝形或樹與草密集成群的圖案,由于其形狀很像樹枝狀植物化石,故有"假化石"之稱。受沉淀物多寡的影響,其圖案呈墨、紅、黃、青、灰等多種色彩,猶如天然彩墨石畫。

◎模樹石是指一個外來的礦物在另一個礦物的表面上結(jié)晶而形成一種分叉的樹狀圖案。在我國分布較廣,北京房山、遼寧本溪思山嶺、吉林四平與農(nóng)安、江蘇蘇州石墻、河南信陽、四川中部、貴州山區(qū)、安徽、內(nèi)蒙古等地均有出產(chǎn)。

3、興隆菊花石

興隆菊花石,出自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該石是一種特殊的流紋巖菊花石,外觀與普通流紋巖無異,但巖石上有許多宛如菊花狀的清晰花紋。其中菊花紋是長石與石英質(zhì)的雛晶和一些含鐵和鎂的礦物集聚組成,加上巖漿流動而使雛晶形成懸滴,凝聚后則形成放射性花狀。

流紋巖是一種酸性噴出巖,成分與花崗巖相當,絕大部分呈斑狀結(jié)構(gòu),斑晶多為石英和堿性長石,有時有少量斜長石黑云母或角閃石,基質(zhì)為致密的隱晶質(zhì)或玻璃質(zhì)。

4、雪浪石

雪浪石,出自河北省保定市定州、曲陽等地。該石質(zhì)地堅潤,黑地白脈,紋理清晰。底色為黑、灰黑色,原石裸露的部分常呈黃褐色,白色的紋絡(luò)如雪花勻撒于石上,清晰而不張揚,有些石上則有著明快的白色花紋,形似溪水瀑泉、浪涌雪沫,亦如幅若隱若現(xiàn)的山水畫卷。雪浪石儲量較豐富,體量大者幾噸、幾十噸,可作園林景觀石,小者幾公斤,可供賞玩。"雪浪"之名源于宋代大文豪蘇東坡。

宋代名石"雪浪石":高76厘米,寬80厘米,底圍196厘米,現(xiàn)置于定州市"雪浪亭"中,全石晶瑩黑亮,黑中顯縷縷白浪,仿佛浪涌雪沫,頗具動感。

宋·杜綰《云林石譜》雪浪石:“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土中出石,色灰黑,燥而無聲,混然成質(zhì),其紋多白脈籠絡(luò),如披麻旋繞委曲之勢。東坡頃帥中山,置一石于燕處,曰之為雪浪石。”

5、曲陽雪浪石

曲陽雪浪石,出自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西部山區(qū)河谷中。該石是質(zhì)地堅潤的花崗巖,屬水沖石,表面大都相對平整,紋理線條流暢,石上黑白相間的色彩花紋顯得肅穆古樸,凝重深沉,黑者若大地如懸崖峭壁,白者類雪花似雪練飛瀑。體型多在1至5米左右,重量從幾噸到幾十噸不等,也有1米以下的鵝卵石狀者,重量在1噸左右。曲陽雪浪石有一個以上的觀賞面,較好者從任何角度均可觀賞,特適宜點綴各種園林綠地。

曲陽雪浪石為千萬年來洪水溪流攜帶卵石流沙不斷沖刷而形成,石面平滑,具有奇特的色彩和花紋,其儲量非常有限。

6、太行豹皮石

太行豹皮石,也稱虎皮石,出自河北省石家莊西部太行山區(qū)。該石外表光潔滑潤,有狀似虎皮、豹皮一樣的斑斕色彩,紋理、色澤亦都很美。

7、竹葉石

竹葉石,又稱豆瓣石,出自河北省邢臺縣太行山區(qū)。該石呈金黃、深紫、青藍等色,石體上鑲嵌著似竹葉狀的條紋,其紋理有的平整,有的凸起于石面,清新素雅。

8、淶水云紋石

淶水云紋石,出自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該石屬沉積巖,其云紋由巖石不同物質(zhì)的層狀構(gòu)造經(jīng)自然風化后形成,常呈現(xiàn)各種似深山繞霧狀的景象。

9、千層石

千層石,也稱積層巖,出自河北省唐山遵化市新店子鎮(zhèn)沙石峪村一帶。千層石屬于海相沉積的結(jié)晶白云巖,石質(zhì)堅硬致密,外表有很薄的風化層,比較軟;石上紋理清晰,多呈凹凸、平直狀,具有一定的韻律,線條流暢時有波折、起伏,偶成圖案;顏色呈灰黑、灰白、灰、棕相間,其棕色稍顯突,色澤與紋理比較協(xié)調(diào),顯得自然、光潔;造型奇特,變化多端,多有山形、臺洞形等自然景觀,亦有寶塔形、立柱形及人物、動物等,既有具象又有抽象,神韻秀麗靜美、淡雅端莊。小者2~3厘米,大者高1米以上。千層石可用于點綴園林、庭院,或作廳堂供石,也可制作盆景,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沙石峪村位于遵化市東南20公里處,其千層石形成于距今12~13億年的晚元古代薊縣紀,當時的砂巖、硅質(zhì)巖、白云巖、鐵、錳等物質(zhì)海相沉積后,經(jīng)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滄桑變遷,而成為如今的千層石。

10、上水石

上水石,出自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保定市易縣等地。該石上水性能強,盆中蓄水后,傾刻可吸到頂端。石上可栽植野草、蘚苔,青翠蒼潤,為制作盆景的佳石。

磁縣地下的上水石蘊藏豐富,分布在京廣鐵路以西地區(qū),埋藏深度0—30米,厚度4—6米。此上水石系古苔蘚蟲化石,距今約一億三千萬至一億九千萬年。石質(zhì)堅硬,呈黃、褐、白等色,外形美觀多姿,大部分呈管狀、中空、條紋式,獨具特色。易縣上水石產(chǎn)于城西北16公里處的千佛山一帶,山坡溝谷均有分布,屬石灰?guī)r,質(zhì)地上乘。

11、邢石

邢石,出自河北省邢臺市西太行山。《云林石譜》:“邢州西山接太行山,山中出石,色黑,峰巒奇巧,可置幾案間。土人往往采以為研,名曰烏石,頗發(fā)墨。又一種稍燥。蘇仲恭有三研,樣制殊不俗。”

12、滄州石

滄州石,出自河北省滄州市海岸沙中。《云林石譜》:“滄州海岸沙中出石,其質(zhì)長短不等,色白如粉,以細條瑩織石面,謂之絡(luò)絲石,甚軟燥而無聲。每見裝綴假山,余無所用。”

13、狼鰭魚化石

狼鰭魚化石,出自河北省北部地區(qū)。該石為遠古淡水魚化石,賦存于侏羅紀淺色頁巖中,距今約1.3億~1.5億年。蘊藏量較多,常成群出現(xiàn)。保存在巖板上的一條條狼鰭魚,姿狀十分精美,神態(tài)安然自若,有較強的觀賞性和很高的科研價值。

狼鰭魚屬硬骨魚亞綱,身長5~12厘米,眼大,背鰭位置靠后,幾乎和臀鰭位置正對,尾巴正型,生活在侏羅紀晚期。

近幾年在承德市各縣(區(qū))不時發(fā)現(xiàn)古生物化石,冀北古生物群主要分布在豐寧、灤平、圍場一帶,其核心區(qū)域約有500平方公里,主要在豐寧縣四岔口、外溝門鄉(xiāng)一帶。豐寧縣外溝門鄉(xiāng)騾子溝村東土窖后山,有一處大面積古生物化石群,大約形成于1.3億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多為狼鰭魚化石,其圖案十分清晰、精美。

14、橄欖石

橄欖石,出自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大麻坪。該石常呈橄欖綠色,顆粒大小十分懸殊,最小可小于0.5毫米,最大可達20毫米以上,大多數(shù)顆粒在10毫米以下,超過10毫米的很少。大麻坪橄欖石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開始大規(guī)模開采,產(chǎn)量大,顏色好,最大的可達150克拉以上,其中一顆名為“華北之星”的橄欖石,重量236.5克拉,是我國之最。

大麻坪橄欖石蘊存于堿性玄武巖中下部尖晶石二輝橄欖巖深源包體中,當二輝橄欖巖為粗粒結(jié)構(gòu)時,內(nèi)部往往有寶石級橄欖石產(chǎn)出,這種包裹體容易風化,一擊即碎,容易采集。顆粒較大的橄欖石在包裹體中多呈條帶狀分布,也有呈不規(guī)則團塊狀。

資料:橄欖石化學成份為(Fe,Mg)2SiO4,寶石級的橄欖石Fe/(Fe+Mg)<30%。晶體形態(tài)完好者為短柱狀,但完好晶形很少見,大多數(shù)為不規(guī)則粒狀。顏色呈中到深的草綠色(即略帶黃的綠色,亦稱橄欖綠)。有些偏黃色,有些偏褐色。色調(diào)主要隨Fe含量多少而變變,含F(xiàn)e越高,顏色越深。屬自色礦物,顏色相對穩(wěn)定。多色性微弱。大部分透明,少量因包體或裂隙而呈半透明,最常見的是“水百合”狀包體。玻璃光澤。折射率為1.654~1.690,隨含F(xiàn)e量增加而增大。雙折射率高達0.036,可通過臺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面小棱邊的雙影。性脆而易碎,硬度6.5~7,隨Fe含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比重為3.28~3.51。

15、硅化木

硅化木,出自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保定市曲陽縣等地。該石是樹木經(jīng)過強大的地殼運動或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對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宣化縣境內(nèi)的硅化木形成于距今1.7至1.45億年左右的侏羅紀后期,零散分布于山上,沿山脈呈由北向西走向,有十余組大小不一的硅化木群,覆蓋面積較廣;保存基本完好,上邊有著清晰的樹木紋理,最粗者直徑達1米,頗具觀賞價值。

曲陽縣的硅化木分布于城北10公里處,西大洋水庫以南與唐縣交界的一片丘陵地帶,蘊存在南北長二三公里的數(shù)個山坡上,許多裸露的巖石上有年輪清晰的樹木化石。

16、易水石(硯石)

易水石,又稱易州石、易石,出自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易水河畔。該石是一種色彩柔和的紫色水成巖,石上天然點綴有綠色、黃色斑紋,質(zhì)地細密柔膩,硬度適中,色澤柔和。相傳開采始于唐代,是河北傳統(tǒng)名石,多用于制作石硯及各種石雕作品。

用易水石制成的硯臺稱“易水石硯”或“易州石硯”、“易州硯”、“易石硯”、“易硯”,石面光澤,細潤如玉,發(fā)墨快,不傷毫,墨汁流潤而不易蒸發(fā)干涸,具有發(fā)墨、儲墨、潤筆、勵毫之特性。

注:易縣古稱易州,因境內(nèi)易水河而得名。

附錄:

河北印石

◇豐潤石,出自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該石呈青綠色,微透明,質(zhì)軟,較細膩,但不易受刀,又常有崩裂,質(zhì)優(yōu)者可為制印之材。

自定義HTML內(nèi)容

客服電話

029-89561358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點擊咨詢

微信公眾號

地一眼

訪問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