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老司机视频黄色电影久久久|91av啪啪视频|黄色国产精品欧洲中文|青草伊人手机在线|国产海角社区视频|欧美成人亚洲日韩二区|超碰 国产 在线|肉麻粗话一二三四五区|奇米影视久久大全|国产亚洲日韩在线

免費發(fā)布信息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奇石玉石 >

中國觀賞石簡介(23)·河南觀賞石(二)

  • 2021-11-16 16:00:11
  • 來源:寧石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21、伊水石

伊水石,又稱雞血石,出自河南省河洛山區(qū)伊水沿岸。該石晶瑩溫潤,紅如艷霞,光彩鮮麗。

22、林慮石

林慮石,出自河南省安陽林州市。該石質(zhì)地堅硬,多峰巒迤麗,嵌空險怪,產(chǎn)出較少。

《云林石譜》林慮石:“相州林慮石,產(chǎn)交口土中,其質(zhì)堅潤,扣之有聲。石多倒生向下,垂如鐘乳,融然天成。鏨去粗石,留石坐,峰巒秀撥,如載山一座,亦有成物狀者。石色甚碧,曾貢入內(nèi)府,有藍關蒼虬洞天等名,凡十余品,各高數(shù)寸,甚奇異。又有一種,色稍斑而微黑,稍有土漬,易于洗滌,有大山勢,四面徘徊,惟背稍著土,千巖萬壑,峰巒迤麗,頗多嵌空,洞穴宛轉(zhuǎn)相通,不假人為。至有中虛可施香燼,靜而視之,若煙云出沒巖岫間,此石因崇寧間方士相視地脈偶得之,大不逾三五尺,至于拳大,奇巧百怪。”注:宋相州林慮(今安陽林州市),東漢時為林慮縣,南宋升為林州,明代改為林縣,1994年元月撤縣設林州市。

23、相州石

相州石,又名梨園石,出自河南省安陽市漳河沿岸!对屏质V》梨園石:“相州之北數(shù)十里,地名梨園。漳河水中出石數(shù)種,或如濃墨圓點成紋,或深黃匾頭,頗堅潤。土人謂之姜豉石?白翞槠魑铮嗄プ麈(zhèn)紙,其價甚廉。”注:相州,今河南安陽。

24、白馬寺石

白馬寺石,出自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之野。白馬寺位于今洛陽城東約十二公里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水,東望伊洛平原。《云林石譜》白馬寺石:“河南府白馬寺之野中,每大雨過,土中多獲細石,頗碎。一種色深鉗綠,類西蕃馬價珠。一種色稍次。一種色淡綠。紋理多斑剝,鮮有瑩凈者。間有刻成物像,其大不過如梅李。色深綠者價甚穹。此石產(chǎn)外國,蓋西洛故都之地乃有之。……”注:宋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

25、鐘乳石

鐘乳石,分布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西、鄭州鞏義市小關鎮(zhèn)山懷村、鄭州鞏義市嵩山北麓、鄭州新密市七里崗鄉(xiāng)石羊山、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zhèn)元寶山、平頂山汝州市蟒川鄉(xiāng)寺上村、許昌禹州市鳩山鄉(xiāng)蘭花山、新鄉(xiāng)輝縣市西北萬仙山等地。該石形成于石灰?guī)r大溶洞中,溶洞是地下水侵襲石灰?guī)r而形成的洞穴,在漫長的歲月里,雨水沿洞頂不斷滲入,溶解石灰?guī)r在洞內(nèi)結(jié)晶,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形狀。從洞頂下垂凝成固體的是鐘乳石,點滴積累凝結(jié)在洞底的是石筍。鐘乳石的形成受溫度、濕度等因素影響,形態(tài)各異,晶瑩剔透,猶如瓊林玉樹。鐘乳石多屬于自然景觀,其資源受到保護。

欒川縣城西山中的石灰?guī)r溶洞,長達千多米,奇麗深幽,洞內(nèi)數(shù)十米高,天然滴凝形成的鐘乳、石花布滿四壁,千姿百態(tài),晶瑩剔透。鞏義市小關鎮(zhèn)山懷村的溶洞,四周高山環(huán)繞,洞口處有巨形鐘乳石群,有的像形狀物,有的似鮮嫩的竹筍。鞏義市嵩山北麓香爐峰下的溶洞,全長700多米,洞內(nèi)有大面積潔白而又透亮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等,高大者十多米長,四壁叢生各種植物狀的乳白色石花,晶亮發(fā)光。新密市七里崗鄉(xiāng)石羊山下的溶洞,距地面52米深,洞長3000米,洞中由鐘乳石、;ㄊ瘶(gòu)成,洞內(nèi)石壁酷似雪蓮。確山縣竹溝鎮(zhèn)元寶山北坡的溶洞,面積有近千平方米,洞內(nèi)滿目潔白,晶瑩剔透,頂部倒懸的鐘乳石,造型萬千,壁上大小石花,繁花似錦。汝州市蟒川鄉(xiāng)寺上村古溶洞,長約百米,洞內(nèi)全是五顏六色的鐘乳石,紅似火、綠如波、透明者猶如水珠。禹州市鳩山鄉(xiāng)蘭花山溶洞,長約1200米,高、寬2~10米不等,洞內(nèi)鐘乳石,石幔、石柱舉目可見。輝縣市西北萬仙山周圍有很多溶洞,洞頂是嶙峋的怪石,洞內(nèi)倒懸的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形神各異,嘆為觀止。

26、韓陵石

韓陵石,出自河南省安陽市區(qū)東北十五華里的韓陵山上。該石屬沉積巖,主要成份為石英巖、石英砂巖、間灰?guī)r,呈棕、土黃、杏黃、紫紅、黑灰、灰白等色,石面附有瀝青樣的片紋狀黑色物質(zhì),可構(gòu)成各種簡潔的圖案。

韓陵石蘊藏于地表層下的紅色泥礫層中,當?shù)胤Q滑石,挖出后先用水清洗,除去石上附著物,有時需用砂輪拋磨,然可欣賞。

27、馬蹬太湖石

馬蹬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出自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馬蹬鎮(zhèn)楊營村一帶。該石顏色青黑,形狀千姿百態(tài),具有瘦、皺、透、漏等特點,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點綴園林、庭院的佳石,亦可堆砌假山或制作盆景。

馬蹬太湖石是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覆蓋侵蝕下形成的,分布于馬蹬鎮(zhèn)七個山頭的地表和地下,埋藏很淺,開采面積約三平方公里。

28、舞鋼響石

舞鋼響石,俗稱響石、響鈴石、空心石、石匣、藥石,出自河南省平頂山舞鋼市尹集鎮(zhèn)九頭崖一帶的山中。該石為古老泥質(zhì)沉積巖受深處巖漿活動烘烤變質(zhì)而形成的,外形多為不規(guī)則塊狀,呈灰黑色,或灰黑和杏黃色兼有。硬殼厚2~3厘米,內(nèi)含物有固體或液體,搖動時能發(fā)出不同響聲。大多數(shù)體積較小,體積大者偶有兩至三個空間。亦以外殼堅硬,平整光潔者為佳。固體響石內(nèi)含物呈杏黃、土黃、淡紅和灰等顏色,或整塊或碎塊或為碎沫,用手捏之多成粉末,并有止血功效;液體響石,里邊是水。

舞鋼響石是特殊地質(zhì)條件下形成的,在遠古代,泥巖經(jīng)火山巖漿烘烤變質(zhì)強化,冷卻后外壁收縮構(gòu)成殼體,其外殼與內(nèi)含物分離的,搖動時可出聲。一般散落在山坡、河灘上的響石,拾起搖動即會發(fā)出響聲;在山體內(nèi)部挖掘出來的響石,需經(jīng)日曬或風干,待內(nèi)含物由濕變干與外殼分離后,才能搖出響聲。九頭崖一帶幾座山中蘊藏著豐富的響石資源,但沒有集中成片分布,采集較為不易,特別是響聲悅耳兼造型好者尤其難得,而液體響石更為罕見。

29、黃河彩霞石

黃河彩霞石,當?shù)厮追Q馬牙石,出自河南省三門峽大壩下游的一條山溝中。該石屬沉積巖,質(zhì)地細膩,摩氏硬度為4左右,底色潔白,上有紅、黃等顏色的不規(guī)則紋理線條,色彩醒目、對比度大,構(gòu)成似彩云、流水、或動物、山水等各種圖案。

黃河彩霞石最早發(fā)現(xiàn)于黃河岸邊,近年河灘里也偶有發(fā)現(xiàn),但主要蘊藏在離河床一千多米的山溝里,石源分布范圍不大,但相對集中,該石是由原巖風化產(chǎn)物和火山物質(zhì)等沉積而成,石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鐵,表面色彩斑斕、線條奪目,其色有紅、紫紅、黃、金黃、姜黃等,稍加打磨則更加絢麗。現(xiàn)該石多從山溝里開采而得,并依不同圖紋,進行適當切割打磨后,配座欣賞。

30、新安國畫石

新安國畫石,出自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云夢山。該石質(zhì)地細膩,摩氏硬度為3~5之間,體量一般在15~40厘米左右,色彩古樸,石上有棕黃色、褐色等圖紋,線條簡潔明快,頗似草木花卉、山水風景。

云夢山屬邙山山脈,位于方山與隊山之間,其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為震旦系薊縣統(tǒng),厚度2~6米,底板為雜質(zhì)頁巖,頂板為礫巖,再上為白色或淡紅色石英砂巖,其間夾有細砂巖與砂質(zhì)頁巖,地面裸露的巖石,經(jīng)長期風化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塊,在與地面接觸的部分,因受致色元素侵滲而形成各種圖案。

31、綠松石

綠松石,出自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該石為含銅、鋁的基性磷酸鹽礦物,隱晶質(zhì)致密塊狀,摩氏硬度5.5,性脆,具貝殼狀斷口,蠟狀光澤,不透明,密度為2.7左右;多呈翠綠色,亦有淡綠、淡藍、藍綠等色;塊度多數(shù)在0.5~5厘米左右,大者10~20厘米,可作玉雕材料。

淅川縣位于豫、鄂、陜?nèi)〗Y(jié)合部,綠松石礦屬于低溫熱液交代——風化淋濾復成因類型礦床,分布于鄂、陜成礦帶東延部分的淅川大石橋及黃莊一帶,賦存在下寒武統(tǒng)底部硅質(zhì)巖、石煤層內(nèi),呈窩狀、扁豆狀、凝核狀及不規(guī)則狀產(chǎn)出。接近地表的綠松石現(xiàn)已基本采光,在開采石煤時可以收集。

32、琥珀

琥珀,出自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內(nèi)鄉(xiāng)縣。河南琥珀的形態(tài)多呈餅狀、扁豆狀、團狀、水滴狀和粒狀;有黃、褐黃、紫紅、灰黑、黑褐等色;可分為豆珀、線珀、窩子珀、篩子珀等數(shù)種;琥珀表面常包有0.5~1厘米厚約細砂質(zhì),內(nèi)部常含有方解石、石英包裹體;以紫紅色、中有昆蟲花紋者為上品,如含昆蟲并清晰可見,則比較珍貴。琥珀還是名貴的中藥材,亦可加工成各種裝飾品。

河南琥珀賦存在白堊系上統(tǒng)的灰綠色細砂巖和灰黑色細砂巖中,產(chǎn)地西起西峽縣的范庵、木寨、鳳山、五里橋,東至內(nèi)鄉(xiāng)縣的木柴溝等地,呈東西向帶狀分布,長約65公里,寬約4~13公里,蘊藏量自東向西漸增。琥珀在地層中呈窩狀產(chǎn)出,窩產(chǎn)量一般幾公斤,多者幾十公斤至一百多公斤,個別窩可超過1000公斤。塊度亦大小不一,一般幾立方厘米,大者幾十立方厘米。

西峽縣琥珀埋藏量較豐富,琥珀顏色有黃、褐黃、紫紅、黑等色,半透明至透明,有光澤,呈菱形和方形結(jié)晶塊,其內(nèi)大多含有砂巖及方解石、石英包裹體,偶見昆蟲包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峽縣五里橋鄉(xiāng)曹崗村藥農(nóng),在山嶺上種植草藥時挖出一大窩琥珀,重達3374公斤。1980年西峽縣重陽鄉(xiāng)曾采得罕見大琥珀,重達5.8公斤,中有昆蟲花紋。

◎琥珀別名血珀、云珀、虎珀、獸珀、江珠、育沛等,是古代松科或金縷梅科等植物的樹脂,久埋地下逐漸轉(zhuǎn)化成化石樣物質(zhì),形態(tài)多呈不規(guī)則的粒狀、塊狀和鐘乳狀,體輕、質(zhì)脆,易碎,有紅、黃棕、褐、黃、黑等多種顏色,紅色為上等,棕色次之,黃色較差。外表上可分為有光澤和無光澤兩種。

33、硅化木

硅化木,出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津西村、邙山及周圍山嶺等地。硅化木在當?shù)胤植驾^少,對其區(qū)域的遠古氣候、地質(zhì)、生態(tài)等有極高研究價值。

蘊存在邙山頂上的硅化木處于上二疊紀煤系地層,保存較完好,外皮呈紫褐色,年輪清晰,疤節(jié)凸現(xiàn),紋理自然,形態(tài)蒼勁;其中一根夾在山逢中,外露部分長4.2米、直徑0.87米。津西村白龍廟旁的一棵硅化木,呈黑紅色,直徑有1米,裸露出地面部分高2.5米。

34、模樹石

模樹石,出自河南省信陽、焦作、盧氏、靈寶、舞鋼等地的山區(qū)。該石是由含有氧化錳、氧化鐵的溶液沿巖石的層壁或裂隙滲入浸染,并固結(jié)于同一層面上而形成;其花紋千姿百態(tài),多似松樹、柏樹、樹枝、水草等,畫面古樸,典雅清逸。巖石呈層狀、板狀、片狀,密集平攤的枝狀圖案均呈現(xiàn)在巖石面上,由于滲入的元素不同和沉積物多寡的區(qū)別,形成圖案有黑、紅、黃、青、灰等不同色澤。模樹石資源較豐富,但大塊者不多見。

35、方城石(硯石)

方城石,又稱黃石、唐石,出自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zhèn)以北9公里處的黃石山(又名小頂山、方城山)。該石質(zhì)地堅潤,紋理細密;石中圖紋千姿百態(tài),有何紋、玉帶紋、眉紋等;呈綠、墨、灰、紫、青等色,時純時雜多彩,其中幾種組成復合色時,則形成獨特燦爛的彩色畫卷;其種類有青石、紫石、青紫石、墨石、鳳眼石、紅云石等,以紫石、墨石為佳,而稀有之鳳眼石則更珍貴。方城石適宜制作硯臺,曾為米芾所大加稱道推崇,被稱譽為硯中精品,其制硯歷史悠久,始自漢,興于唐,盛于宋、元、明之后。

方城石制成的硯臺稱"方城石硯"、"黃石硯",其質(zhì)如玉、聲如罄、色多彩,古樸典雅。具有呵氣凝露,貯水不涸,磨墨無聲,發(fā)墨如脂,不損毫鋒的特點。

方城石巖質(zhì)屬微變質(zhì)粉砂質(zhì)綠泥絹云板巖。礦物成分有絹云母、綠泥砂、石英、白云母、赤鐵礦、磁鐵礦等。巖石致密,細膩,礦物顆粒均勻,直徑在0.01~0.03毫米之間。尤其在紫紅色泥質(zhì)板巖中,有青灰色含小石英晶體或板巖礫石,形態(tài)呈圓形、橢圓形和紅、灰相間的圓環(huán)形狀時,則成為硯品中的鳳眼石以及石眼,而“鳳眼”有數(shù)個并序分布者,可視為珍品。

宋·杜綰《云林石譜》方城石:“唐州方城縣石出土中。潤而微軟,一澹綠,一深紫,一灰白色。石質(zhì)不甚細膩,扣之無聲?爸螢榉锦髅,紫者亦堪作研,頗精致發(fā)墨。”宋·米芾《硯史》:“唐州方城縣葛仙翁巖石,石理向日視之,如玉瑩,如鑒光,而著墨如澄泥,不滑。……亦有淡清白色,如月如星而無暈。此石近出始見十余枚矣。”

36盤谷石(硯石)

盤谷石,又稱天壇石、天壇巖,出自河南省焦作濟源市城西王屋山天壇峰盤谷一帶。該石為鈣泥質(zhì)板巖,呈淺綠、灰綠、淺褐顏色,顯微纖維結(jié)構(gòu),變余層紋狀構(gòu)造,主要礦物成分有絹云母、綠泥石、石英、方解石、斜長石和黃鐵礦等。質(zhì)地堅韌,溫潤細膩,紋理縝密,色澤秀美,剛?cè)嵯酀,宜于雕琢硯臺。其石品有青斑、紅墩、天藍、麥葉綠、柳芽黃、三彩石、瓜子石、子母石、焦白、金線玉帶等多種,尤以青斑、麥葉綠、三彩石、瓜子石、子母石為佳。有些顏色像洮河石的麥芽綠,有些如端石的玉帶金紫線,也有近似賀蘭石的紫綠相間者。淡青微黃石面上綴墨色瓜籽狀花紋似滴滴墨跡者,稱瓜子石;青色石面上有密布黑亮晶瑩層環(huán)狀暈色小石球的,則稱子母石。石中金線、玉帶的主要成份是綠泥石和方解石,金星墨斑的主要成份是銀白色絹云母和黑云母,即謂"端石有眼,盤石有線"。

以盤谷石制硯歷史悠久,相傳始于東漢時期,唐朝開元年間已有較多生產(chǎn),清代為鼎盛時期;成硯稱"盤硯"、"盤石硯"、"盤谷硯"、"盤谷石硯"或"天壇硯"、"天壇石硯"、"豫硯"等;具發(fā)墨保濕、純凈均勻、運筆流暢、不損毫端、積墨不腐的特點,素有"盤墨寶色"之稱。

盤谷石是寒武紀時代海水中大量泥灰沉積物在長期高壓之下逐漸形成的,后因地殼變動蘊藏在太行山脈王屋山斷層巖石深處;現(xiàn)開采石坑有盤谷坑、天壇坑、硯山坑、黃龍坑等處,均以露天揭頂開采為主,在巖層上一層一層進行剝落,較為不易。

附錄:

河南玉石

除前述之密玉外,另有:

◇南陽玉,又稱獨山玉,出自河南省南陽市東北約8公里處的臥龍區(qū)七里園鄉(xiāng)獨山村,礦脈呈雁行狀分布于蝕變輝長巖體兩側(cè)的擠壓破碎帶中;石質(zhì)為黝簾石化斜長石的一種,主要組成礦物為斜長石、黝簾石等,另含有綠簾石、鉻云母、絹云母、黑云母、透閃石和榍石、黃鐵礦、黃銅礦等多種礦物;粒狀結(jié)構(gòu),質(zhì)地細膩;摩氏硬度6~6.5,折光率1.56~1.70,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至半透明;色彩鮮艷豐富,呈紫、黑、褐、藍、綠、青、黃、紅、白及各色混合等色,單色不多,常由2~3種以上顏色組成,有紅芙蓉玉、綠玉、綠白玉、水白玉、黃褐玉、天藍玉、翠玉、青獨山、黑獨山、紫獨山等品種,尤以翠、綠、紅三色為佳;除翠玉呈半透明外,其余均不透明。

◇西峽玉,出自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西峽玉發(fā)現(xiàn)于20世紀60年代,是一種蝕變超基性巖,主要礦物成分蛇紋石占80%~95%,其次為磁鐵礦、透閃石、陽起石及少量方解石;質(zhì)地細膩致密,摩氏硬度3~5;沒有玉花,有時可見塊狀、團狀棉絮,透光性較差,微透明至半透明,乳白色,油脂光澤或玻璃光澤,密度2.7左右,塊度大,裂紋少,玉石外有黃色、褐色、紅色的石皮;可用于大型擺件的雕刻。

◇墨綠玉,又名黑綠玉、西峽碧玉,出自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淅川縣、桐柏縣、信陽市平橋區(qū)(原信陽縣)等地;墨綠玉為輝橄巖等超基性巖經(jīng)蛇紋石化而成,呈脈狀、巖珠狀產(chǎn)出,礦物成分主要為蛇紋石,次為綠泥石及蝕變的超基性巖類;顏色純正,有黃綠、灰黑、淺綠、白、棕等色;質(zhì)地細膩,塊度大或巨大,裂紋、脈石極少,硬度適中,微透明至半透明,加工性能良好,玉雕及工藝效果較佳。

◇回龍玉,出自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回龍一帶;蘊存在大路莊群變質(zhì)巖系的鎂質(zhì)碳酸鹽巖與石英斑巖、鈉長石巖的接觸帶矽卡巖中或其附近;主要由微晶符山石組成,次含黝簾石、綠簾石、石榴石、透輝石、硅灰石等,礦物粒徑為0.2~0.4毫米,分布不均勻;以黃綠色為主,兼有蘋果綠、黃、淺白、雜色等,鮮艷柔和,花紋美觀;質(zhì)地致密、細膩、堅韌;摩氏硬度6.5~7,密度3.2~3.4克/立方厘米,顯玻璃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

自定義HTML內(nèi)容

客服電話

029-89561358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點擊咨詢

微信公眾號

地一眼

訪問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