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老司机视频黄色电影久久久|91av啪啪视频|黄色国产精品欧洲中文|青草伊人手机在线|国产海角社区视频|欧美成人亚洲日韩二区|超碰 国产 在线|肉麻粗话一二三四五区|奇米影视久久大全|国产亚洲日韩在线

免費發(fā)布信息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奇石玉石 >

中國觀賞石簡介(39)·云南觀賞石

  • 2021-11-23 16:57:26
  • 來源:寧石齋博客
  • 作者:地一眼蒙古
  • 0
  • 0
  • 添加收藏

1、瀾滄江石

瀾滄江石,出自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等地的瀾滄江中。景洪市轄區(qū)有河流71條,瀾滄江縱貫全境。瀾滄江石屬河成礫石,形質(zhì)俱佳,顏色有青、綠、棕、黑、褐紅等,有的石中間白色石英紋理,構(gòu)圖妙趣橫生;塊體大小各異,不同的石質(zhì)成分變化出不同的紋理、形態(tài),有花翠玉、綠紋石、墨紋石、碧玉石、流紋石等品類。

2、金沙江石

金沙江石,主要出自云南省昭通市一帶的金沙江沿江漫灘中。金沙江全長2308公里,起源于青海省玉樹,止于四川省宜賓市,流經(jīng)昭通市的昭陽、巧家、永善、綏江、水富五個縣區(qū)。金沙江流域地層出露完整,各地層富含多種礦產(chǎn)資源,礦床沿江分布,礦石經(jīng)江水?dāng)y帶分布在江岸階地及漫灘,而微細礦物顆粒懸浮于江水之中,日照之下漫灘及江水金光四射,金沙江因此而得名。

金沙江石為江河卵石,形成年代和所含礦物成份不一,其硬度及質(zhì)地各有差異,巖性包括火山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卵石質(zhì)地有褐鐵礦、銅礦、鉛鋅礦、金沙礦、石英礦、磷礦、硫礦及花崗巖、玄武巖等。金沙江石石質(zhì)堅硬細膩,多數(shù)卵石摩氏硬度為5~7左右;石膚較為光滑,觸感尤佳;石色清爽明快,線條流暢,底色干凈,反差大;石體無污染,水洗度高,外觀形狀好,自然古樸。有的石中含多種礦物,不同顏色差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圖案,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金沙江石儲量豐富,品類較多,有圖紋石、造型石、化石和礦物晶體等。從陡峭上游搬運滾磨而來的大小石頭沉積后,經(jīng)江中沉淀的硅、鐵、鋁、鎂、鈉、鈣等礦物質(zhì)浸染和水流洗磨,變得光滑如玉。其圖紋石紋理變幻無窮,線條生動流暢,形狀乖巧別致,圓潤光滑,色彩斑斕,似水墨丹青,顯示出山川草木、人物風(fēng)景、鳥獸魚蟲等圖案,清晰、豪放。造型石形態(tài)各異,有人物肖像、飛禽走獸等,神形兼?zhèn),栩栩如生?/p>

綏江縣境內(nèi)金沙江流程82公里,河床開闊,沿江兩岸有許多磧壩河灘,淤積著大量奇形怪狀的卵石,主要為圖紋石,當(dāng)?shù)胤Q綏江卵石或綏江畫石。其色黑如墨、紅如火、黃如金、白如雪,有的質(zhì)瑩如玉,膚若脂凝。

巧家縣境內(nèi)金沙江流長138公里,平緩寬敞,其中上至蒙姑下至葫蘆口大橋60公里地段內(nèi),有許多天然形成的圖紋石,每年江水回落后的沙灘上都能采撿,藏量豐富,種類較多。除主體石種圖紋石外,還有芙蓉石、梅花石、菊花石、浮雕石、珊瑚化石、竹葉石、彩陶石、虎皮石、冰花石、千層石、黃蠟石、龜紋石、瑪瑙石等多個品類。尤其是芙蓉石,石上呈現(xiàn)出紅、紫、黃色等獨特的紋理,頗具神韻。金沙江芙蓉石屬變質(zhì)石英巖卵石類,色彩基調(diào)以紅為主;摩氏硬度為6左右,石質(zhì)細膩,水洗度高,部分石品具玻璃光澤;由于受鐵、錳等礦液長期浸染,呈赭、暗紅、淡紅、鮮紅及玫瑰色;大部分紋理流暢,如行云流水,畫面古樸厚重,典雅華貴。

金沙江卵石大多比較干凈,采回后即可配座觀賞。對一般用清水和毛刷難以清洗的污染,可用鹽酸、草酸浸泡洗刷,再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去除酸份。如是鈣質(zhì)巖則不能用酸洗,否則會傷及石膚。綏江河段的石灰?guī)r屬鈣質(zhì)巖,造型變化較大,從江邊或山土中采出的石頭表面有黑灰色或黃泥的風(fēng)化層,清理時需用刷子將風(fēng)化層除去,再放入清水中浸泡洗凈即可。

3、怒江石

怒江石,出自云南省怒江州瀘水、福貢、貢山及保山市騰沖、施甸等地。該石屬變質(zhì)巖類河成礫石,石中間有石英礦脈、黑云母或黑色砂巖,含斜長石、綠泥石、綠簾石、磷灰石等礦物成分,經(jīng)億萬年浪擊沙磨,紋理與基巖色澤對比強烈,圖紋簡潔,有的白石英脈凸出石面,構(gòu)成陽雕圖案,氣勢雄渾粗獷、充滿陽剛之氣。

怒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斜貫西藏自治區(qū)東部,進入云南省流經(jīng)怒江州貢山、福貢、瀘水縣后至保山市、德宏州,出境流入緬甸后稱薩爾溫江,在怒江州的流程約400公里。在怒江流域的不同河段,蘊藏著各具特色的觀賞石,有紋理清晰、色澤鮮明的圖紋石;也有形態(tài)各異的造型石;在保山一帶亦有貝類、棘皮類、珊瑚類化石,以及晶瑩剔透的黃臘石等。

4、大理石

大理石,又稱云石、礎(chǔ)石,古稱點蒼石,主要出自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點蒼山。該石是碳酸鈣質(zhì)的變質(zhì)巖,在大理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其礦脈成帶狀蘊藏在山腰。大理石質(zhì)地細密,花紋美觀,色彩絢麗,石上有風(fēng)花雪月、山水云煙、動物植物等朦朧混沌、寫意含蓄的圖案,既是建筑和制作工藝品的材料,又是很好的觀賞石。徐霞客《游記》述大理石:塊塊皆奇,俱絕妙著色山水,危峰斷壑,飛瀑隨云,雪崖映水,層疊遠近,筆筆靈異,云皆能活,水如有聲……。

大理石以碳酸鈣為主,內(nèi)含微理氧化硅、鎂、鐵、錳、銅等金屬和非金屬雜質(zhì),由較純的石灰?guī)r重結(jié)晶變質(zhì)而成,碳酸鈣含量通常在95%以上;其母巖為白色,在各種礦物質(zhì)致色元素的滲透、暈染作用下呈現(xiàn)紋層、條帶、團斑等深淺不同、五彩繽紛的紋理,如綠色的綠泥石,黃色的金云母,紅色、赭色的赤鐵礦,黃色、褐色的褐鐵礦化,黑色、灰色的有機質(zhì)混染,含錳的呈玫瑰色,含銅則呈現(xiàn)綠色、藍色等;最終幻化出千奇百怪、絢麗多姿的花紋圖案。經(jīng)過打磨,光滑如脂,制成工藝品,光潔瑩潤、風(fēng)格獨特。

大理石品種較多,有彩花石、云灰石、白石、墨石等品類。彩花石:石質(zhì)瑩潤,以白色為底,石中有原始藻類化石變化而來的黃、赭、紅、綠等石紋,天然奇幻,呈現(xiàn)似翠巒勁松、瀑布飛流、鳥鳴花間、漫天云霞、山水風(fēng)物等多姿多彩的圖案,經(jīng)巧裁、琢磨制成畫屏,其景如寫意山水畫,陳設(shè)于室,風(fēng)韻別致。云灰石:石質(zhì)細膩,較松軟,以灰白色為底,石中有黑灰色、灰藍色云水狀花紋,其花紋似水波紋狀,亦稱水花石,色澤美觀,是蒼山大理石中藏量最豐的一種,一般用于建筑材料或制作工藝品。白石:又名漢白玉,是質(zhì)地晶瑩潔白的大理石,色白純潔,內(nèi)含閃光晶體,熠熠生輝,恬靜肅穆。

怒江州貢山縣、福貢縣、瀘水縣以及紅河州屏邊縣、昆明市富民縣等地的大理石蘊藏量也極為豐富,石質(zhì)結(jié)晶細密,圖紋別致,光滑度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5、云南石膽

云南石膽,當(dāng)?shù)胤Q圓寶石、金石膽、開運石,出自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qū)東部、曲靖市會澤縣西南部等地。云南石膽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新石種,其母石形成于2.5~5.4億年前,經(jīng)過海洋升沉、火山噴發(fā)、地質(zhì)運動等不斷摩擦,最后剩下石芯,內(nèi)部蘊含有金屬,外表金屬紋路和形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但絕好的石品只有萬分之一二。該石造型怪異,富含金屬、金光閃爍,色差強烈,圖紋豐富。還有幾乎全金屬結(jié)構(gòu),形、質(zhì)、色、韻俱佳的鐵膽。

石膽,是生成于巖層中其基本外形多為圓形、橢圓形等構(gòu)造體。但由于地質(zhì)環(huán)境及各種外力的作用,石膽也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外形,較為常見的有砂鍋形、罐形、壺形、壇形、碗形、碟形、果形、啞鈴形、葫蘆形、雙連、三連及多連體形。富含硫化鐵結(jié)晶的圓形石膽更有觀賞價值,石體上常常是一層石質(zhì)一層硫化鐵,硫化鐵以致密層塊狀或顆粒狀結(jié)晶存在。有的經(jīng)河流水洗沙磨后硫化鐵結(jié)晶顯出本形,或部分硫化鐵剝落后形成各種內(nèi)涵深遠的圖案造型。

鐵膽,是石膽中含金屬,金屬含量較純的即為純硫化鐵凝聚體。外表帶包漿、形狀較完整、有形有韻者是此石中的極品。鐵膽的形成條件較石膽復(fù)雜,表面硫化鐵結(jié)晶紋理天然,理化性質(zhì)較為穩(wěn)定。外形小巧玲瓏,大者重約3公斤。云南東川的鐵膽有鑼鍋形、碟形、罐形、壇形、香爐形、動物圖案等。

6、水富瑪瑙石

水富瑪瑙石,出自云南省昭通市水富縣。水富縣地處金沙江邊,金沙江一帶的瑪瑙石蘊藏量很大,質(zhì)地較優(yōu),有紅瑪瑙、白瑪瑙、同心瑪瑙、雜草瑪瑙等,尤以纏絲瑪瑙石數(shù)量最多。水富纏絲瑪瑙其色多為紅、白及無色相間,紋理寬如條帶,細如游絲,極具美感,是良好的觀賞石和工藝原料。

7、錫石

錫石,出自云南省紅河州個舊市錫礦區(qū)。錫石是最常見的錫礦物,大部分采自砂礦,通常呈致密塊體,或柱狀、粒狀塊體產(chǎn)出。純凈錫石近乎無色,一般呈黃棕色、棕黑色,條痕淺褐色,顯金剛光澤,斷口油脂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摩氏硬度6~7,性脆;比重6.8~7.1;不溶于酸,化學(xué)性穩(wěn)定。錫石有良好的晶體形態(tài),共生礦物組合多樣,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錫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錫SnO2,常含鐵和鈮、鉭等氧化物的細分散包裹體。晶體屬四方晶系,單晶體常為雙錐短柱狀,有的為細長柱狀或雙錐狀,集合體多為粒狀。

偉晶錫石,單晶可達數(shù)公斤~10余公斤,呈棕~淺棕色,色帶發(fā)育,晶體完整,晶體形態(tài)有錐體、柱體、頂面等晶形。透明錫石,晶體半透明至透明,折光率1.92~1.93,比重大,具金剛光澤,呈無色或淡棕色、黃棕色、紅色,與水晶、長石等共生的更珍貴。

8、烏蒙山石

烏蒙山石,出自云南省昭通市烏蒙山區(qū)。該石屬石灰?guī)r、白云巖類,摩氏硬度一般約3~5,造型自然古樸、神形兼?zhèn),具?quot;皺、瘦、透、漏"的特征,有色澤漆黑的墨石,及紋石、千層石等品類,可用于園林置景,也可制作山水盆景。

9、綏江卵石

綏江卵石,也稱綏江畫石,出自云南省昭通市綏江縣金沙江邊。該石質(zhì)地堅硬,脂凝玉潤,呈黑、紅、黃、白等色。石相天然古樸,或粗獷大氣,或細膩清朗。綏江卵石多為圖紋石,也有造型石。圖紋石形態(tài)乖巧別致,圓潤光滑,手感柔順,石紋變幻無窮,色彩斑斕,似水墨丹青,七彩繽紛;造型石狀態(tài)各異,婀娜多姿,似人物肖像,飛禽走獸,皆神形兼?zhèn)洹?/p>

金沙江中上游谷深水急,至綏江下游河段河床逐漸開闊,水流減緩。沿江兩岸形成許多磧壩河灘,聚集了大量的卵石,奇異之石蘊藏量豐富。

10、南盤江石

南盤江石,出自云南省南盤江及其支流河床中.該石是由江水長期浸泡、沖刷、溶蝕、沙石磨礪等作用而形成,石質(zhì)以石灰?guī)r、沉積巖為主,色澤古樸,塊體碩大,肌理豐富,造型奇特,石上有各種凹槽、孔穴、窩凼,多具瘦、皺、漏、透狀。

南盤江發(fā)源于曲靖市沾益縣馬雄山麓,流經(jīng)陸良、宜良、華寧、彌勒、開遠、瀘西,羅平等縣,出云南省境,循貴州、廣西的邊界與北盤江匯合后稱紅河水。南盤江在云南境內(nèi)長677公里,河道蜿蜒,流經(jīng)地區(qū)為云南喀斯特地形主要分布區(qū),流域面積5.8萬平方公里.

11、龍陵黃蠟石

龍陵黃蠟石,又稱黃蠟玉、龍黃玉、玉髓,出自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該石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摩氏硬度為6.5~7,相對密度2.595~2.61;韌性強,透明度好;手感溫潤涼滑,色彩豐富醒目。因其石質(zhì)油脂光滑,溫潤柔韌,可雕制擺件、掛件、手鐲、珠子等工藝品,故稱之為“玉”。

龍陵黃蠟石是由石英巖因地殼變動破碎后,長期埋藏在黃泥山中,被酸性物質(zhì)侵蝕浸潤而形成。石英含量在99%以上,有微量的絹云母、鋯石,微量的黃鐵礦等呈不均勻分布,還有少量的石英細脈穿插;為隱晶狀或微晶狀非均質(zhì)礦物集合體;微透明至近透明,蠟狀光澤至玻璃光澤;無解理或裂理,但裂隙和裂紋發(fā)育;具貝殼狀或參差狀斷口。顏色有黃、紅、黑、灰白、綠(少)等,大部分表層為黃色,內(nèi)部呈深淺不同的黃、棕黃、紅、白、淺黃白等色,紋理豐富多彩;體量大小不一,大可達數(shù)立方米,小的如拇指。尤以質(zhì)地細密潤澤,色澤純黃、清麗醒目者為佳。

龍陵黃蠟石主要蘊藏在龍陵小黑山的大爛壩一帶,其周邊山地、水域也有分布。在當(dāng)?shù),原石產(chǎn)出亦分為水沖料、山料、瓦溝料、板料、老蠟料、新蠟料等。水沖料呈大小不等礫石狀,產(chǎn)于河床之下,表面光滑,宜原石觀賞;山料采自山中,經(jīng)打磨拋光可做擺件、工藝品;瓦溝料和板料則多制作手鐲、掛件等工藝品;質(zhì)地堅密潤澤、礦物成分滲入較好的稱老蠟料,質(zhì)地不夠細膩,礦物成分滲入差的稱新蠟料。

12、斜長石菊花石

斜長石菊花石,出自云南省玄武巖中;|(zhì)巖石中由白色斜長石結(jié)晶構(gòu)成的花辮狀紋理,形似朵朵菊花。

13、紫水晶石

紫水晶石,主要出自云南省哀牢山南段石鼓、滇中,以及麗江、奉科、馬施底、紅河、木龍河壩心、碧苗、元陽羅家寨等地。該石晶體大,質(zhì)量好,顏色為紫色或紅色,非常嬌艷,頗具觀賞價值。

水晶石摩氏硬度為7,無解理,斷口貝殼狀,比重2.56~2.66克/立方厘米,條痕無色,透明、半透明,玻璃光澤,折射率為1.544~1.553,熔點1713攝氏度。化學(xué)成分是二氧化硅,晶體透明、常呈六棱體狀。其中滲入了微量Fe(鐵)元素后,顏色帶紫,即為紫水晶。

文山州富寧縣則出產(chǎn)無色透明水晶、茶晶、煙晶。

14、鐘乳石

鐘乳石,又稱石鐘乳,出自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昭通市永善縣,紅河州彌勒縣、瀘西縣,文山州文山縣、富寧縣、廣南縣等喀斯特地區(qū)的溶洞內(nèi)。該石是碳酸鹽巖地區(qū)洞穴內(nèi)在漫長地質(zhì)歷史中和特定地質(zhì)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tài)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云南省廣泛分布石灰?guī)r地層,發(fā)育著比較典型的巖溶地貌,溶洞較為常見,是我國鐘乳石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所產(chǎn)的鐘乳石光澤剔透,呈白、黃、灰等色,形狀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15、綠松石

綠松石,又稱松石,出自云南省昆明安寧市。該石因形似松球,色近松綠而得名;是含水的銅、鋁的磷酸鹽礦物,屬三斜晶系,隱晶質(zhì)致密塊體;質(zhì)地十分細膩,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韌性相對較差;摩氏硬度5~6,無解理,斷口平坦,有時呈貝殼狀;多呈蔚藍色,色澤濃正。

安寧綠松石賦存于赤鐵礦裂隙中,質(zhì)樸典雅,但塊度很小,產(chǎn)量也較少,其開采時間早于明代。明·《格古要論》:“碧殿子出南番西番”。

16、琥珀

琥珀,出自云南省麗江地區(qū)麗江縣、德宏州盈江縣、大理州永平縣、保山市等地。琥珀是樹脂埋入地下后經(jīng)過千萬年的地質(zhì)變化,揮發(fā)、固化而成,為半透明非晶體質(zhì),摩氏硬度2~2.5,適宜雕刻加工。

麗江、盈江一帶的琥珀主要采自第三紀含煤地層中,體量多為1~4厘米,顏色呈蠟黃色,半透明,蘊藏量較少。琥珀在隋唐前僅產(chǎn)于云南,永平、保山歷史上曾有過出產(chǎn)琥珀的記載。

17、瑪瑙石

瑪瑙石,出自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qū)(原保山縣)瑪瑙山。保山瑪瑙帶長1.2公里,明朝時已開采,顏色較多,有浮白、煙火、鵝黃、血紅等,以血紅為甚,時稱“南紅瑪瑙”;直徑大者達30厘米,尤其以水膽瑪瑙為更佳。

《徐霞客游記》載:瑪瑙山“上多危崖,藤樹倒罨,鑿崖迸石,則瑪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紅,皆不甚大,僅如拳,此其蔓也。隨之深入,間得結(jié)瓜之處,大如升,圓如球,中懸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養(yǎng)之,其晶瑩緊致,異于常蔓,此瑪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積而市于人者,皆鑿蔓所得也。”

18、火山石

火山石,出自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德宏州梁河縣等地。該石是由火山噴發(fā)的巖漿冷凝而成,有玄武巖、橄欖玄武巖、安山巖等;質(zhì)地精細,紋理自然,色澤古樸,以黑色為主,色調(diào)均勻一致;儲量豐富,品質(zhì)多樣。其中火山彈形狀各異,主要有紡錘狀、面包狀、麻花狀等;浮石氣孔均勻、細密,間壁鋒利,摩氏硬度6,密度小于1克/立方厘米,顏色多為灰黑色和褐紅色,能漂浮于水面,是一種多孔的玻璃質(zhì)熔巖,形狀大小各異。

騰沖火山巖群是我國著名的新生代火山巖群之一,火山區(qū)位于騰沖縣絕大部分及梁河縣一小部分;有火山體97座,其中形態(tài)保存完整的火山口、火山錐有25座,到處可看到火山渣、火山角礫、火山彈和浮巖。

19、蒙自石

蒙自石,也稱草壩石,出自云南省紅河州蒙自縣草壩鎮(zhèn)仙景村、及彌勒縣、石屏縣等地。該石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含有錳、鐵等物質(zhì),摩氏硬度約3~4,需打磨后才能顯現(xiàn)出紋理、顏色、畫面,圖紋清晰,層次感好;蘊藏量稀少,挖掘困難,產(chǎn)出極小。

20、類太湖石

類太湖石,出自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玉溪市新平縣、峨山縣等地。該石主要成分為石灰?guī)r,并經(jīng)風(fēng)化水蝕而成形,類似于江蘇的太湖石。

21、硅化木

硅化木,出自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元謀等地,賦存在昆明地區(qū)二疊紀玄武巖中的為輝木硅化木,分布在元謀縣境內(nèi)土林砂礫巖層中的為礫屬硅化木。

22、黃寶石

黃寶石,又稱黃玉、托帕石,出自云南省哀牢山地區(qū)、高黎貢山地區(qū)。該石是含氟和羥基的鋁硅酸鹽礦物,化學(xué)成分為Al2[SiO4](F,OH)2。屬斜方晶系,島狀結(jié)構(gòu),形態(tài)多呈斜方柱狀,柱面常具縱紋,集合體形態(tài)為柱狀、粒狀、塊狀。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619~1.627,雙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多色性清楚。摩氏硬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解理發(fā)育,性脆。顏色有無色、淡黃、深黃、棕色、天藍、粉紅、紅、淡紫、淡綠、褐色等,其中以深黃色者為珍,其次是藍色、綠色和紅色者。

云南黃寶石的蘊藏量較豐,且塊度大、顏色美,寶石級黃寶石大多分布在哀牢山南段及怒江河谷兩岸的花崗偉晶巖中,顏色多是無色或帶一點淡淡黃褐色,常有3~5公斤大晶體出現(xiàn),晶體棱角完整。

◎黃寶石的礦物學(xué)名稱為黃玉,寶石界以區(qū)別黃色玉石稱為托帕石。中國的黃寶石主要產(chǎn)于云南、內(nèi)蒙古、廣東臺山、江西等地,山西、甘肅、新疆、四川、湖南、廣西、福建等省亦有分布。

23、碧璽

碧璽,主要出自云南省哀牢山南段和怒江變質(zhì)帶北段的偉晶巖中。該石是一種硼硅酸鹽礦物,它的化學(xué)成分是硼(B)、鎂(MG)、鋁(AL)、硅酸鹽。屬三方晶系,摩氏硬度7.5,比重3.06,無解理,貝殼狀斷口,橫截面呈球三角型。顏色、品種豐富。

云南的碧璽廣泛分布于各酸性巖漿巖和變質(zhì)巖區(qū),主要有黑碧璽、鎂碧璽、鋰碧璽,其中以綠色系碧璽最為優(yōu)質(zhì),常加工成雕刻品。

24、紫石(硯石)

紫石,也稱紫硯石,出自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異龍鎮(zhèn)西南十多公里的玉屏山。該石為片頁狀巖石,可一層層揭開,質(zhì)地不柔不剛,紋理精密細致,色紫紅,宜制硯臺。成硯稱紫石硯,質(zhì)堅不脆,細而不滑,磨墨細無聲,貯墨不易干,字跡潤澤透亮。

附錄:

㈠、紅寶石

紅寶石,出自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該石顏色多呈玫瑰紅、紫紅,少量呈鴿血紅、淺黃紅,極少數(shù)呈淡黃、暗紅、粉紅、白等色。三方晶系,不規(guī)則粒狀或保留部分晶面的六方柱狀及板狀,個別為較完整的六方柱狀或六方桶狀、錐狀晶體。單晶或多晶集合體產(chǎn)出,單晶粒度一般為4~25毫米,最大粒粗30毫米、長35毫米。多數(shù)半透明,少量不透明,極少全透明。貝殼狀斷口、玻璃光澤、無解理。晶面上有橫條紋,普遍有不規(guī)則狀裂隙和微細裂紋。晶體內(nèi)部純凈,有時可見云霧狀微細氣液小包體,有的可見到六邊形直線狀結(jié)晶生長紋及色帶。二色性清晰?捎糜诩庸ば枪饧t寶石及戒面。

云南紅寶石色艷、純正,粒大、質(zhì)優(yōu),含Al2O3為98.99%~99.28%,礦床分布于元江至金平深變質(zhì)巖帶的斑花大理巖中,共生礦物有方解石、方柱石、石榴石、金云母、透輝石等。礦區(qū)位于哀牢山脈的中段,距離元江縣城20多公里。紅寶石礦發(fā)現(xiàn)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其儲量超過全國其它地區(qū)紅寶石礦儲量的總和。原生礦附近的殘、坡積和沖洪積中,有元江小羊街紅寶石砂礦床。

其中產(chǎn)于粗晶大理巖中帶圍巖的紅寶原生礦,紅寶石為星散的晶體和集合體,并伴生少量綠色角閃石、尖晶石、金云母等礦物,是稀見的觀賞珍品。

㈡、云南玉石

◇云南岫玉,又稱云南玉,出自云南省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地區(qū)。該石主要成分為蛇紋石,含少量綠泥石;質(zhì)地致密細膩,摩氏硬度約3.5~5,顏色以淡綠為主,兼有黃、白、褐等色,有絮狀內(nèi)含物,半透明,油脂或蠟狀光澤。加工性能良好,可用于制作大型玉雕和中小型工藝品及各種小飾件等。

◇鈉長石玉,俗稱水沬子,出自云南省中緬邊境地區(qū)。該石主要礦物成分為鈉長石組成,含有少量的輝石礦物和角閃石類礦物。摩氏硬度5.5~6,比重2.56~2.67,折射率1.53~1.54,解理不發(fā)育,呈參差狀斷口,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澤;顏色為白色或灰白色,有較少的白斑和色帶,且分布不均勻,常帶藍或藍綠花;石中一些不透明的白色斑塊,則猶如水中泡沫;塊狀構(gòu)造,總體為粒狀變晶結(jié)構(gòu),局部為斑狀變晶結(jié)構(gòu),外觀酷似飄藍花的翡翠?捎糜诩庸な骤C、吊墜、雕件等。

鈉長石玉是多晶質(zhì)礦物集合體,鈉長石平均含量在93%左右;輝石含量一般在1~3%,是構(gòu)成玉石中“泡沫”的主要因素;致色礦物綠簾石和陽起石的含量一般在3~6%,并具一定方向排列,組成特有的似云霧狀、山水狀綠色條帶,色帶偏藍者稱為"水地飄藍花"。

◇東陵玉,亦稱東陵石,出自云南省滇西北地區(qū)。該石是一種含鉻云母石英巖,由微小的石英晶體集合形成的,石中散布猶如群星的綠色鉻云母鱗片。摩氏硬度7,性脆,比重2.65,平均折射率為1.55,微透明至半透明,斷口參差狀,玻璃光澤,鉻云母呈絲絹光澤?捎糜谥谱魇种、項鏈、小掛件、擺件等。

◇葡萄玉,也稱葡萄石,出自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九鄉(xiāng)一帶。該石呈淡綠色,石內(nèi)有光圈。但質(zhì)地不夠細膩,部分可作玉料。

◇盈江玉,出自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該石為角閃石石英巖,多具有淡黃色至褐黃色氧化皮殼,外觀與緬玉相似,新鮮面為深灰綠色,偶見褐綠色帶;具斑狀變粒結(jié)構(gòu),主要成分為石英,次為普通角閃石、斜長石及少量黑云母,質(zhì)地致密堅硬,微透明至不透明,斷面較硬玉粗糙,含SiO2高(81.66%),F(xiàn)e2O3、Al2O3偏低,K2O、Na2O甚微。礦體位于低壓高溫變質(zhì)帶邊緣向高壓低溫過渡帶的部位,蘇典至昔馬大斷裂的西側(cè)。

◇碧玉,出自昆明及臨滄地區(qū)云縣等地。

另有藍玉髓、紫丁香玉等。

自定義HTML內(nèi)容

客服電話

029-89561358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點擊咨詢

微信公眾號

地一眼

訪問移動版